五年級的因數倍數單元,有許多數學奠基模組可以搭配使用,先帶學生進行了小白積木來排隊(改編自數學奠基模組──長方形數),接著就進行「排巧拼」,這也改編自數學奠基模組──找到正方形,原設計者是阮正誼老師,教具設計則是陳靜姿校長。
情境的開始,是透過PPT的光頭王與帽子王對話開始的。
帽子王想要在房間鋪正方形巧拼,但是房間的地板是長方形,該怎麼辦呢?於是,小朋友就成為室內設計師,來幫帽子王解決問題。
這一堂課,我們要學的是「用數學找到規律」,不過,當問題數字比較複雜的時候,會不容易看到規律,所以我們會先簡化它,把數字變小,然後就能看見規律。
於是,我們把地板縮小成長18公分、寬12公分的長方形,接著用一樣大小的正方形巧拼去排,看哪些正方形巧拼可以排好排滿。排巧拼的時候,我們先一排一排排排看,如果把12公分那一邊排滿,哪些巧拼可以呢?會有什麼數學想法可以幫助解決問題?
如果光頭王要把18公分那一邊排滿,哪些巧拼可以呢?有沒有什麼數學想法產生了呢?
如果同時能把兩邊排滿,就可以把全班排滿了嗎?先透過一些提問,幫助學生聚焦,操作的時候比較能掌握方向。
操作的時候,也可以看見不同類型的小朋友,有些小朋友需要一個巧拼一個巧拼排進去,但是教具不會足夠,於是需要描邊畫出剩下的巧拼。
當然也有人根本不需要把巧拼撕下來,直接在模擬地板用畫的。
可以把12公分排滿的有哪些巧拼?1、2、3、4、6、12這些數字跟12有什麼關係?
可以把18公分排滿的有哪些巧拼?1、2、3、6、9、18這些數字跟18有什麼關係?
可以把12公分和18公分都排滿的巧拼有哪些?1、2、3這些數字跟12和18有什麼關係?
這些是他們共同都有的因數,就稱為公共的因數,簡稱「公因數」,其中,最大的數字3就稱為「最大公因數」。
透過操作、紀錄,最後寫在數學日記,相信他們對於這類的問題,會有心像產生。
感謝心儀在國北附小傳來的數學日記,學生的紀錄鉅細靡遺,相當完整,更重要的是,內容是滿滿的數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