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下午22:29
下學期的資優班課程,無論是五年級或是六年級,都明顯感受到時間的壓力,一直都不夠用。六年級帶的課程是「畢業典禮影片」,這個主題是希望資優班能拍出畢業典禮上可以播放的影片,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挑戰。
一開始先進行影片企劃說明會,先帶學生討論要做哪一方面的影片,先決定影片在何時播放,播放的目的又是什麼。
參考別校的影片,有的是介紹獎項,有的是畢業典禮的開場,有的是典禮中的回顧,每個資優班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利用短短的下學期,做出哪一方面的影片?除了說出自己的想法外,也要拉票,凝聚成共識。
經過兩次討論後,決定製作的影片是「獎項介紹影片」,也就是每一個獎項前,有一小段短片,把獎項帶出來。每一個資優班學生都是影片企劃,開始思考怎樣去演出跟獎項有關的短片。
看他們熱烈的討論,心中有一些些信心,卻也有一些些不確定,畢竟沒有試過,還真的不知道他們會拍出什麼樣的影片,時間夠不夠用?能力夠不夠?拍出來的影片,真的可以登上畢業典禮上嗎?很多疑問在腦中,不過都被一股衝勁暫時淹沒,管它成功不成功,沒有試過怎麼知道?
每個人企畫完之後,先開始拍最容易拍攝的「議長獎」,除了演出之外,還訓練資優班學生拍攝、收音等工作。
學生的企劃很有意思,議長獎直接聯想到「一掌獎」,讓得獎的同學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每個獎項的企劃,同時也得擔任導演工作,找尋適合的演員及工作人員,並且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描述出來,讓影片可以順利完成拍攝。
不過,畢竟經驗不夠,畫面總是過於單一,所以,我都會介入,讓他們可以拍攝多個角度,到時候剪輯時,畫面才多變化。
每週拍一個獎項,也拍不完所有的獎項,不過,就是試試看,能有多少的想法浮現出來,還有,他們究竟能做到多少。
不過,前幾次的獎項拍攝,總讓我覺得過於單調,場景都是在教室內,企劃格局也太小、太接近。所以,有時候,我會要求他們去模仿廣告。像德育獎,我就會直接改編國泰人壽廣告,他們徵求好心人成為國泰業務,我們改編成尋找好心人,頒發德育獎。又改編小敏的廣告,頒發群育獎。
我主導整個影片的拍攝,拍出來的效果會好很多,可是,又覺得,這部影片都是我的想法,好像偏離了原意,要品質還是要給他們學習的機會?中間的拿捏實在很困難。
當然,有些劇情來自於他們喜歡的線上遊戲,這就是我不熟的,就完全無法介入。
無法介入的結果,就是拍完之後,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剪。
最後,我們拍了六個獎項,包括議長獎、主任獎、德育獎、群育獎、體育獎和熱心助人獎,但效果沒有很好。於是,在最後兩週,直接更改課程內容,改拍倒帶影片,用另外一種方式去把獎項名稱帶出來,同時藉由影片帶著典禮上的觀眾走過熟悉的六年級各班教室。不過,更改得突然,有些小朋友跟不上腳步,最後有幾個獎項沒有演出來,只能用字幕帶過,大概是這次最可惜的地方,不過,至少有了作品出來。在典禮上,長官致詞結束後,頒獎前,這短短的三分鐘影片,將準備頒發的獎項先瀏覽一次,也跟著音樂動次動次,把氣氛炒了起來。
這個課程,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還是有滿意的結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