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5月27日星期一15:55 德勒斯登
抵達德國,先到飯店check in,居然是兩張雙人床,房間好寬敞。
不過,其實房間一直都不是重點,因為那只是睡覺的地方。東西放著,馬上就要出發去探險了。
大砲,德勒斯登的近代史,跟大砲脫離不了關係。
1945年軸心國的德國遭到同盟國轟炸,德勒斯登遭到地毯式轟炸,充滿歷史文化的老城遭到毀壞。
附近還有一塊斷垣殘壁。
原本以為是二次大戰轟炸留下來的,上面卻寫著「Karl Pinkert」、「1924-1928」,顯然年代不對,可是這裡1924年發生了什麼事情?Karl Pinkert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座聖母教堂就是毀壞於二次大戰的,戰後由於德勒斯登歸屬於東德,共產黨對於毀壞的文物不再修理,甚至夷為平地,因此就這樣擱置著。直到德國統一後的1996年開始重建,於2006年舊建築重現。上面的磚頭有著兩種顏色,較黑較舊的是原本聖母教堂在戰後遺留下來的部分,德國工匠在修復時,盡可能把原有的建材保留。
聖母教堂是路德會教堂。路德會源自於馬丁路德,他延續了胡斯的宗教改革,在德國釀成宗教戰爭,並且成功脫離羅馬天主教會,因此被尊稱為宗教改革之父、新教之父。
聖母教堂的規定不能攝影、不能講手機、不能抽煙、不能帶寵物都可以理解,不過,不能上廁所和不能吃冰淇淋倒是特別。
德勒斯登,過去是薩克森王國首都,現在是德國薩克森自由邦的首府。薩克森王國原本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選侯國,在1806年拿破崙瓦解了神聖羅馬帝國後,得到法國支持而成為獨立王國。
廣場上看見薩克森王國的第三任國王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塑像。
薩克森王國(1806-1918)不過短短一百多年,也建造出壯觀的建築物,沿著王宮的外牆,畫著薩克森國王外出狩獵的圖像,稱做「王侯馬列圖」。但是壁畫容易褪色,在1904年,由著名的邁森瓷器工廠,依照這張圖燒製磁磚。長達102公尺的壁畫,用24000片磁磚拼貼出來,卻又如此細緻。更幸運的是,二次大戰地毯式轟炸時,居然讓它躲過去了。
王宮有一個又高又尖的高塔,稱為郝斯曼斯塔(Hausmannsturm)。塔樓高100公尺,如果能上塔去俯瞰德勒斯登,就能感受到薩克森國王傲視王國的威風。
葛根堡(Georgenbau),曾是格奧葛公爵(Herzog Georg der Bartige)的寢宮,是德勒斯登王宮(Residenzschloss)面向易北河的通道。三角山型堆疊出門樓的獨特風格,是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
俯瞰著人民的就是薩克森王國的第一任國王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Friedrich August)。
果然有君臨大地的感覺。
往前走則是宮廷教堂,高聳入天。
這家攤販是怎樣?車子留在這裡,人不在?我只好客串一下老闆。
塞姆佩爾歌劇院(Semperoper,又稱薩克森邦立歌劇院,1841年建造),韋伯、華格納、里查‧施特勞斯等德國歌劇的代表人物均有大量作品在此首演,該歌劇院無論在其建築造型還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均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歌劇院的典範之一。前面是第四任國王約翰一世(Johann)騎馬的英姿。
從另一個角度看,左邊是王宮,右邊是宮廷教堂。教堂似乎還是高了一點。
歌劇院旁是一個很大的花園—茨溫格爾宮,舉辦宮廷宴會的場地。
就在這時,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交通標誌。三角形表示警告標誌,可是......這到底在警告什麼事情?
我把這標誌拍下來跟同行的老師校長主任討論,大家瞎猜卻不得其解,有人甚至於猜測,這表示前有火箭!最後,在晚上遇到駐德代表處教育組組長時才獲得解答,原來這在提醒駕駛者,這一條是幹道。通常如果有一條馬路比較大時,我們都會自然而然認為那是幹道,可以獲得優先路權,但是有時看不出來,就得需要這樣的標誌了。
在另外一條路邊,則有這樣的標誌,這代表什麼呢?
學生猜得很好笑,「禁止游泳」、「禁止轉圈圈」......。台灣也有類似的交通標誌,只是沒有箭頭,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禁止臨時停車。只是台灣把這樣的標誌放在左邊,就是左邊禁止臨停,放右邊就右邊禁止,德國不是這樣,德國會在上面畫上箭頭,畫一個就表示單向禁止臨停,畫兩個就代表雙向禁止臨停。
這橋建造於1731年,命名為奧古斯都大橋(Augustusbrucke),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蹟,不能修也不能改。下面的河流則是德國重要的河川之一—易北河(Elbe),發源於蘇台德,流入北海。
這橋墩顯然有點矮,要過橋的船還得先把煙囪收起來。
過了橋之後,煙囪才慢慢又站了起來。
其實德勒斯登在二次大戰後已成廢墟,這些老建築都抵擋不住戰火的摧殘紛紛躺平。但是,在政府人民團結一心之下,很快的把舊建築都重新蓋了起來,重現巴洛克建築風格,新蓋的老城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吸引許多觀光客。
好久沒看到電話亭了。一時興起,想到裡面演出超人換裝,可是沒有演出成功,只好改成打電話叫外賣。
宗教雕像依舊不少,三人合力演出真人版。
布呂爾平台(Brühlsche Terrasse),這裡又稱「歐洲的陽台」,有些雕像還蠻有趣的,只是不知道背後的故事。
感受一下這雕像欣賞易北河的閒情雅致。
易北河對岸的新城區,有薩克森邦政府(Sächsische Staatskanzlei)。
排水道孔蓋上的德勒斯登的市徽。
在歐洲,連小麻雀都不怕人的。會直接飛到你眼前停下來。
傍晚,在一家餐廳前的餐桌前,來了一排的小麻雀,就在眼前嘰嘰喳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這兩個客人居然就不說話,靜靜看著麻雀在眼前聊天。人與動物和諧的景象,教人嚮往。
晚餐就在德勒斯登享用德國烤乳豬。
餐桌上的燈光相當微弱,不過造型很特別,是一顆大砲彈。
烤乳豬真的慢得驚人,我們在晚上七點十分入座,菜是八點十分才上。足足等了一個小時!
不過,餐廳還有像是聖誕老人的吉祥物(?),到處跟人拍照哈拉。
餐廳的服務生是德國帥哥。
收錢的小姐是德國美女。
當我們用餐完畢,已經是九點了,幾個人相約去夜遊,再去百貨公司走走。
晚上九點的天空不是應該全黑的嗎?結果並沒有。感覺還是像傍晚的天空!
原來這裡的日出時間是三點半到四點間,日落時間是九點到九點半之間。也因此,德國的夏天跟冬天上下班時間也不同,冬天是朝八晚四,夏天則是朝六晚二。早上六點打卡上班,下午兩點就回家休息了。時間上,這裡應該是UTC+1,應該比台灣晚七個小時,但是從三月到十月是夏季節約時間,他們會把時間撥快一個小時,以節約用電,所以實際上只比台灣晚六個小時。不過,我還是很納悶,這樣真的有節約用電嗎?
德勒斯登有許多的廣告看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動更換海報。不過,這個廣告看板很特別,大家圍在背面,發現這個廣告看板不只是廣告看板,居然還有別的用途!猜猜看是什麼?
沒想到,它是公共廁所!而且還要投幣才能使用,真是有趣。
行人專用號誌燈上的小綠人源自於東德,所以在德國都會特別注意,他們的小紅人跟我們有什麼不同。
這是行人等紅燈的標準姿勢。
等到綠燈了,發現小綠人還有分男女唷!
男生走左邊,女生走右邊。
不過,歐洲人不像台灣這麼拼命工作,晚上九點十分而已,百貨公司大門雖然還沒關,但是店家幾乎都收乾淨、關燈了。我們只能玩玩百貨公司的造景設施,無法發揮台灣人的消費力。
晚上九點二十五分,終於有天黑的感覺。
我們回到Innside飯店,在寧靜中慢慢睡去。
Day4:5月28日星期二09:00 離開德勒斯登
專車跨過了易北河,經過了德勒斯登新城(Neustadt),不過由於二次大戰時,老城(Altstadt)被轟炸得面目全非,受到易北河保護的新城保留了下來,所以新城建物的年代反而比較舊了。不過市民熱衷於恢復老德勒斯登建築,所以老城會根據歷史圖片重建,聖母教堂就是其中一個,在2006年重現1745年的建築。
而新城車站是1901年建造,反而比2006年完工的聖母教堂舊了。
- Jul 25 Thu 2013 23:55
東歐行08新蓋的老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