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上午9:27 

 第13、14堂課 克服設備問題

進入示範教學第六天,一早先跟主任和當地國小教師們進行了一場綜合座談。我們共同的主軸大概就是以熱忱點燃學生的熱情,讓教室變得更好玩。有些老師認真聆聽、努力思索,有些老師的眼神閃閃發光,已蓄勢待發。無論如何,能有一些幫助,心裡就已經很開心了。 

最後兩天排定的是資訊課。也是我比較惶恐的地方,因為這幾堂課跟器材有很大的關連。首先是相機,五年級導師在這部分幫了很大的忙,不但要學生帶來相機,自己也帶了一台,讓器材可以說相當充裕。接下來是電腦設備,是否有廣播軟體,是否有剪輯軟體。雖然之前在通信時,有跟教務主任做過幾次溝通與確認,不過,正巧高雄資訊志工團進駐後,很好心的幫一半的電腦升級成windows 8,這一升級讓電腦跑得更慢,我再灌入剪接軟體時,居然跑不動! 

 

資訊老師Martin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雖然他的英文帶有許多印尼文或是印尼口音,造成我們溝通上不太容易,不過,他仍然盡力協助我課程硬體問題。但是,就算解決了剪接軟體的問題,沒有廣播系統將讓剪接教學變得吃力。而剪接教學在實驗,我用了四節課的時間,這裡還要濃縮成兩節課,恐怕成效不佳。於是,臨時跟學校溝通,取消了剪接課程,將課程專心在玩真人動畫,用另一種方式上資訊課。 

  
逐格動畫是教動畫的第一個步驟,讓學生去瞭解動畫的產生方式,其實是由一張張靜態圖片透過視覺暫留組成。以前都是直接從FLASH進入,今年,我則是用真人逐格動畫去引入。好處是學生可以合作學習、更富趣味。

一開始,我將相機鎖在腳架上,徵求示範者,然後製造三種效果,第一、坐在椅子上轉一圈後就變了一個人。

第二、椅子上出現一件衣服把人吞噬。

 

第三、從衣服中慢慢隆起,出現了另一個人。

三種效果,透過逐格動畫很容易就達成令人驚喜的效果,不同於用影片來剪輯,這樣的拍攝手法較為容易呈現效果,容易到......小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第二節課,我們就移到圖書室,那裡有較為寬敞的場地,開始進行分組拍攝。這也是激發創造力的時候。

      

有些小組還想不到特別的哏,就用示範的內容,重新上演衣服吞噬同學的戲碼,藉由模仿也能做出精彩的效果。

由於學校跟學生都沒有腳架,所以要固定照相機變得困難了點,有人索性就直接用手拿起來拍,也有人想到用櫃子當作臨時腳架。

導師帶著自己的相機,也加入其中一組,一起玩動畫。

如果用電腦只是為了完成相同的一份作業,那對於老師來說,實在了無新意,教得無趣。但是,如果每組都展現不同的創意,那對老師來說,上課也是一種享受。我們就享受著各組不同的創意。

最後,我把各組的照片串起來,成為五年級真人動畫的成果。



其中有個小朋友很妙,居然說曾經在電視上看過我,雖然我的確上過電視,不過,一般人看到這種陌生人的新聞,應該也不會有印象,但,她卻有印象,在課程結束後還來找我拍照。因為取消了剪接課程,所以,這兩堂也是最後五年級的課。到目前為止,進行了十四堂課,感覺這學校的學生相當有潛力,資質很不錯,對於新東西也具備好奇心,的確是值得好好耕耘的一群。 

 

第15、16堂課 欲罷不能

由於前三天正好是六年級畢業旅行,所以,真正上他們的課是在第六天(12月10日星期一)的下午第七、八節,也是在印尼的倒數第二天了。

 

跟五年級有29人相比,六年級足足少了一半,只有15個學生。但是,他們的班級凝聚力卻相當強,當然,也可能是剛結束畢業旅行的關係,同學間的感情相當好。而且,更重要的是,十分熱情!動不動就會拍手叫好,氣氛相當熱烈。 

一開始,我讓他們看「教育可以不一樣」的新聞片段,讓他們看看我在實驗上課的片段,他們不但興致勃勃,還跟我索取影片留念。 

  

接著同樣徵求示範者,反映之熱烈令我吃驚,全班都舉手自願,一個都沒有漏掉,那熱烈的氣氛從學生感染到老師,也感染到旁聽的資訊教師Martin。

 

同樣的示範內容,第一、坐在椅子上轉一圈後就換了一個人。第二、椅子上出現一件衣服把人吞噬。第三、從衣服中慢慢隆起,出現了另一個人。卻在這班級出現了不一樣的結果,由於台下觀眾一直躍躍欲試,於是在第三段內容拍攝時,再增加一個角色,慢慢走入畫面裡將衣服拿起後,才讓第三個人出現,接著,這額外的角色不但表情生動,時而展現驚訝,時而喜極而泣,最後還擁抱變出來的人,惹得大家笑得東倒西歪。




這也預告了,六年級將會拍出特別的影片。

接下來,全班分成三組到圖書室開始拍攝。許多小朋友的個人想法一一浮現,轉換成具體影像,讓我們對於成果充滿了期待。

 

下課鐘響,我提醒大家可以下課休息一下,小朋友居然回我:「當我們班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是不下課的。」 

 

資訊老師Martin不只是跟在旁邊觀課,還跟學生一起排戲參與演出。無論演出兇狠的老師或是犯錯的學生都絕對配合,而且演得相當生動,絲毫不馬虎! 

 

有一組講求精準,讓前一位同學拿起三合院大書遮住臉之後,拿下來時換了一個人,無論是拿書的位置、角度都銜接得絲毫不差,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換了人。 

 

另一組也追求精準,精準到前一個同學和下一個同學的身材都接近,衣服卻不一樣,銜接時會有種錯覺,好像同一個人在一秒之內換了衣服。 

  

樂在其中、創意湧現是這兩堂課的狀況,欲罷不能到快放學了,仍不願意收工,最後只好把課程從兩堂拉長到四堂,我也很想知道隔天他們將會有什麼樣更讓我驚喜的演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