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星期日  下午22:24




跟著毛媽媽沿著小路走啊走,果然是前人的路,既小條又彎來彎去。



不過,走著走著心裡有個疑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小路仍然保留著,未曾因為都市計畫的擴建而消失?




從狹窄的巷道走出來,居然來到了大同路,以為熟悉的市區,卻還是驚訝的看見東寧宮在眼前。



 
 大同路是新竹的老街,路上有日式的豪宅,像是博愛牙科診所,就有著歲月的痕跡,卻不減過去的風光外觀。




東瀛福地,新竹最早的土地公廟,窗邊還保留著一世紀以前的磁磚。




裡面的土地公神,據說就是依照王世傑的樣子所刻。



走進新竹第一街(暗街仔),街道如先前走過的巷道般窄小,過去搭著棚子讓這巷子看不見太陽,因此稱為暗街仔。



百年老店—法西方佛店,一家店能生存這麼久,自然有他的原因。根據毛媽媽的說法,這家店做生意很實在、為人樸實,加上這店家刻的佛像精緻,保留著古人的智慧,那佛像的頭和座椅還可以分開呢!



從十七世紀的新竹第一街走出來,就到了二十世紀的中央路。



順益針車行,典型的亭仔腳建築,日本人不習慣台灣的潮濕,因此在這裡建了這種特色建築。



從中央路轉往中正台夜市,雖然夜市還沒開,不過管理員為了我們打開大門,讓我們可以循著小徑,彷彿古人一般左彎右拐。





在中正台夜市內走啊走,沒想到,這夜市原本是新竹最初的兩大重要據點之一。中正台夜市的位置是過去的武衛營,是練兵的營區,中正台夜市的門口,正對著以前的孔廟,是新竹文風的發源地。



武昌街。不知新竹史,就不會知道為什麼這裡稱做武昌街,知道這裡原本是武衛營的練兵場,那麼,武昌街之名就理所當然了。而武營頭的位置在現在的新竹美學館。



文昌街從武昌街中間穿過,文昌街以北是武衛營,以南則是最初的孔廟所在地,主殿是大成殿,後有崇聖祠、昭忠祠(祭祀忠君愛國者)、節孝祠(祭祀婦女節操)、明煥祠(祭祀有名官宦)、鄉賢祠(祭祀好人好事代表,全台灣五位,新竹就有三位:鄭崇和、鄭用錫和鄭用鑑),可以說是相當完整的廟宇。



新竹許多學校都從孔廟開始的,像新竹國小(新竹第一公學校)、新竹高中、東門國小(新竹第一小學校)都曾在孔廟上課。不知道哪一天,我也帶著學生在孔廟上課,那是什麼感覺?

大成街49號的中外書店,以前孔廟的學生買教科書都在這裡買的。老闆雖然年事已高,卻依然健壯,雖生意大不如前,卻樂觀生活,看到我們走過,還熱心邀約我們到書店看看。




走入武昌街的小巷弄,看到了一棟斗子砌磚的外牆。前後左右都有,中間則是泥土,參雜著米糠、稻桿,接著器是蚵仔殼燒下來的白灰,這是都市人才有的建築方式。磚下方有著鵝卵石砌起來,這是因為磚土怕淹水,所以用石頭砌起來,通常,這裡水淹多高,石頭就會堆多高。



從武昌街小巷出來,到了南門街,這裡是以前的考棚,再過去就是以前的明志書院。



以前的考棚,現在的老街。「加盟西服」南門街89號仍在斑駁的歲月中立著招牌。



旁邊的房子上,已經有許多植物開始霸佔著外牆。由磚牆都是由泥土黏著,也因此植物得以獲得養分綠化外牆。



沿著南門街往北走,右邊是郵政總局的後面,左邊則是關帝廟。



再走到大遠百,那是竹子城的南門舊址。大遠百在清朝時,是龍王祠與育嬰堂(育幼院)所在。大遠百旁則是明志書院舊址,現在變成了停車場,可以感受到南門一帶果真是文風鼎盛。



從大遠百旁走進石坊街,歌薰門(西門)所在地,那裡有一個牌坊,稱做「楊氏節孝坊」,是北台灣現有最老的牌坊,那是紀念林熾的妻子楊居娘,她在24歲喪夫,45歲去世,符合節孝坊的條件,30歲以前喪夫,守節20年以上,加上兒子林德修取得功名,因而豎立牌坊。



沿著竹子城的路線走到北門大街。北門大街的後面一條街叫做「後車路」,是現在的長安街,長安街10號是「如美」西點麵包,據說這一家的竹塹餅比新復珍好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