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下午23:12
本週生活課的內容是「食物的保存方式」,教小朋友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保存方式,這一單元我也想了很久,一直在思考怎樣上比較好。
習作列舉許多食物,要小朋友想想看,哪些放冷藏?哪些放冷凍庫?哪些用密封罐保存?如果用口述的,有點無趣,而且不符合生活課的課程主旨,放影片,也沒有適當的影片,最後,決定設計成實驗的方式,直接觀察不同保存方式產生的後果。
我準備了三種食物,分別是巧克力、蘋果和小饅頭餅乾。
每一組都有這三種食物可以觀察實驗,每一種食物都要用三種保存方式試試看,巧克力一個放太陽下,一個放桌上,一個放冰箱,為了避免太陽下的巧克力被風沙污染,還要求小朋友包上保鮮膜,趁此機會教小朋友使用保鮮膜。
最近太陽並不是很強,本來還有點擔心巧克力不會融化,不過,出乎意料之外,才二十分鐘的時間,太陽下的巧克力融化得相當徹底,小朋友看到融化的巧克力都大叫噁心!
蘋果則是每組三片,一片泡在鹽水中,一片放桌上,一片放在冰箱,二十分鐘後比較三個蘋果的顏色。
二十分鐘後,當我們把食物拿回來,按照順序放在桌上後,就可以一一比較了。
融化的巧克力獲得最噁心食物獎,儘管如此,大家還是搶著吃融化的巧克力。
三片蘋果擺在一起,泡鹽水的蘋果很明顯的較好看,大家都覺得泡鹽水的方式最好,不過,吃起來後,雖然冰箱的變得很醜,小朋友還是覺得放冰箱的最好吃。
最後則是餅乾,每個人都可以吃三個餅乾,比較不同保存方式的結果,桌上的變得軟軟的,大家都不喜歡,冰箱裡的變得脆脆的,吃起來很奇怪,密封袋裡保持原狀,獲得大家一致的贊同。
兩節課,雖然只實驗了三種食物,不過,親手操作,親自體驗的過程才是這次的教學重點,畢竟各種食物的保存方式不是說了就會懂,跟著爸媽一起做,或許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