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 星期六 上午08:24

會找這本書,主要是因為看職棒轉播時,曾數度聽過球評談過這本書,美國一名財經作家以科學的角度重新解釋棒球數據的失真與欠缺公允,因此企圖以另外一種推翻傳統評價球員的方式,來建立新的評分標準,是本充滿高度批判性的書。

打開內文的第一頁就寫著,「神要毀滅一個人之前會先說他『有前途』。」這是Cyril Connolly所說的,然後談到Billy Beane悲慘的過去,多數的故事總是以運動員努力奮鬥,最後終於功成名就的故事來說,但這本書是敘述了一名天才球員,他雖然體格過人、頭腦聰明,但最後卻在職棒場上消失匿跡的過程,表現不如過去被評價差他數百倍的同袍,這的確是很有趣卻又弔詭的事情,球探總喜歡用一些統計數字去找球員,Beane在大學時代的成績相當輝煌,打擊率、全壘打及打點都相當突出,以這樣的評分標準找來的球員,卻很快的在球場中折損,Beane自己反而開始懷疑了這樣的評斷標準。

Beane打了幾年球之後,自知不是當球員的料,毅然辭職改當球探,企圖找出另外一種評分方式去選球員,成為運動家隊總經理後,在2002年選秀會上開始展現令人不解的選人方式,球探們打聽回來的打擊率、全壘打及打點都成為他的參考數字,球員體格與天分更完全不被在乎,Beane要的球員,幾乎不在其他球隊鎖定的目標之中,運動家的球探都相當擔心與不以為然,Beane顯然意志堅決!

Beane會有這麼大的決心,跟幾本書有關,那是Bill James在1977年起寫的Baseball Abstract有關,James努力的從棒球比賽中找出各種大家不在乎、想不到的統計數字,卻發現這些數字影響著比賽的勝負,甚至足以預測誰能贏幾分,但是這麼複雜而繁多的統計數字,卻不受到球團的重視,他歸納出一項公式:

得分=(安打+四壞保送)×總壘數÷(打數+四壞保送)

從這公式批判球團所重視的打擊率、盜壘跟本無法影響勝負,反倒是大家不在乎的四壞保送及長打卻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犧牲打真如其名,只有犧牲、不會得分!

傳統的評分方式遭到質疑與推翻,卻因為擁護者眾多,而繼續使用著,即使大家知道打擊率並不如上壘率重要後,卻依舊在打擊率上設獎項,原因在於這套公式「以前都沒問題」,從這本書中,讓我驗證了學校裡許多的制度,儘管遭到質疑,儘管有人想要推翻,但是這些制度「以前都沒問題」,何以現在有問題?以前用的好好的,何以現在要改變?總是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大家繼續使用著!我佩服Beane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恥笑與不屑,在正式的大選秀會上,挑選了會讓他人有異樣眼光的球員,果如書名所言,這是本「逆境中致勝的智慧」,也提供了許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echu 的頭像
    goechu

    快樂是自找的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