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下午18:20

參加「新竹市九十六年度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方案--國小社會領域入圍教案發表會」心得

★社會創新教案發表會於5月2日下午1:00-3:00在新竹國小舉行,獲得複評機會的六組依序以Powerpoint報告,報告時間15分鐘,現場教授、老師提問時間5分鐘,不知是巧合或是刻意,這次發表的六件作品涵蓋三至六年級均有,每一組都極具特色,令現場的老師們都相當驚嘆,也讓我學習到許多,分享給各位老師參考。

一、載熙國小—走過載熙歲月慶六十

(一)對象:三年級學生

(二)理念:帶著學生去尋根,尋找學校名稱的變遷、歷史發展,然後走到學校附近認識古蹟與小吃等,最後結合校慶活動,使學生對於學校校慶有完整而深刻的參與感。

(三)教學內容簡記:

1.活動一、校名追追追:先讓學生觀看以前的照片,猜猜是現在的哪裡,帶出學生探索學校的興趣,然後帶領學生參觀校史館,讓學生發現了「吳載熙」的故事,介紹出載熙的前身—空軍子弟學校,說明當年為何設校,又為何為了紀念吳載熙而更名,從校史中讓學生更認識學校,再回頭唱一遍校歌,就發現這首校歌為何會像軍歌。

2.活動二、變化一瞬間:老師從溫文龍先生找到一些學校附近眷村的照片,對照現在已經被拆除的眷村地,以及高聳的國宅,從中瞭解不同時期的房子意義。

3.活動三、讓我靠近您:實地帶領學生走訪學校附近,去看看殘破的老房子,看看現在新蓋的國宅,對照過去的舊景觀。

4.活動四、生日慶團員:校慶大會上,學生說出學校的過去到現在,講述自己對於學校認識而產生的情感。


二、南寮國小—老樹、舊港、故鄉情

(一)對象:三年級學生

(二)理念:融入語文、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等領域共八節課,南寮國小旁的舊港(竹塹港)為介紹出發點,讓學生認識社區。

(三)教學內容簡記:

1.在課堂上搭配照片講述竹塹港的過去,講述這裡以前的故事,一開始先以李澤藩的畫作—「斷我心腸」開場,講述當年南寮學童翻船的慘案,然後帶出南寮港的景象變遷。

2.對於舊港社區的居民,想要瞭解哪些問題,學生自行設計訪問搞(有學習單)。

3.實地走訪舊港:找尋過去的斷壁頹垣,並且訪問里長、店家或居民,並畫下走訪時印象最深刻的景、事、物,在旁邊寫下「我想對它說…」。

4.回到課堂上報告訪問結果。

5.畫下「社區願景」,我理想中的舊港社區的樣子。

(四)設計人自我省思:內容過多,主題較無法聚焦,應該鎖定幾個特定主題即可,而「社區願景」對於中年級學生似乎難以理解,呈現的畫作都只是自己所見,訪問主題任由學生天馬行空,並沒有設定要傳達哪些知識。


三、虎林國小—風城之戀

(一)對象:四年級

(二)活動簡記:

1.虎林采風行(2節):在課堂上使用照片介紹學校對面的工廠(台寶玻璃)、附近的三合院(結合課本的單伸手、一條龍等內容)、廟宇(廣福宮)。

2.社區巡禮:2個班級一批,共分四批出去,在學校附近實地參觀台寶玻璃、土确厝及廣福宮。

3.風城之戀:在課堂上介紹新竹市的古蹟即有特色的地方,包括東門城、影像博物館、屎溝巷、都城隍廟、北門大街、長和宮、新竹市青少年館及親水公園。

4.市區巡禮(1天):實地到上述八個地點參觀做活動,到東門城拓印碑文、影像博物館欣賞影片、導覽電影器具、屎溝巷看古早物、城隍廟吃小吃(同時要做記帳)、北門大街觀看布袋戲等店家、長和宮找尋學習單的答案、青少年館休息看書、親水公園玩水。

5.溫文龍老師專題演講(2節):邀請溫文龍老師到學校做專題演講。


四、竹蓮國小、建功國小—跨校攜手學習—環保綠校園

(一)對象:五年級

(二)緣起:設計老師某日收到一封-mail,上面是台北圖書館北投分館的照片,那是一座綠建築的圖書館,引起老師的興趣,便和不同學校的好友合作,研發本教學活動,並擬定最後校際合作。

(三)內容簡記:

1.校舍回憶錄:先用晨光時間20分鐘,介紹學校的從前以及現在的建築物的不同。

2.認識節能標章與再生能源,並讓學生思考哪些再生能源可以如何運用在學校。

3.認識綠建築:使用翰林六下「綠建築」的影片,讓學生瞭解何謂綠建築,並讓學生去找尋學校內符合綠建築的部分,做成報告。

4.上台報告:將找到的綠建築部分,先和班級同學分享,然後到建功國小交流,兩校的學生向對方介紹自己學校綠建築的地方,但是由於交通問題無法解決,最後改成錄下來給對方看。


五、載熙國小—廟極了

(一)對象:六年級

(二)設計理念:教完「認識傳統文化」後,依此單元所做來的延伸活動,以新竹都城隍廟為主題,分組去探究「歷史篇」、「信仰篇」、「神明篇」、「裝置藝術篇」、「文化含意篇」、「慶典篇」。

(三)內容簡記:

1.第一節:將本次報告內容先對小朋友說明、介紹,然後分組進行討論。

2.第二~四節:實地帶學生到都城隍廟,並邀請溫文龍老師導覽一小時,剩下時間各組自行探索及訪問。

3.第五節:在課堂上說明製作PPT的注意事項,然後帶學生到電腦教室將報告內容製作成PPT。

4.第六~八節:小組報告,每組報告後開放其他人發問,並進行小組互評。

(四)設計人自我省思:製作PPT的時間超乎想像的長,一節課一定無法完成,因此使用了許多午休時間去完成它,而且會發生強人多勞的現象,並非每位學生都參與報告製作。


六、虎林國小—都市與鄉村的各種可能

(一)對象:六年級

(二)背景:由於設計老師所教授的是體育班,學生較為好動,而康軒的這一單元內容過多,第一節課依照課本讓學生做等高線模型、地形模型,結果完全失敗,學生對於這樣的內容毫無興趣,並認為這樣的內容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決定捨棄課本,尋求其他教學方法。

(三)內容簡記:

1.教學生使用Google Earth軟體,從此軟體去找尋台灣、新竹,一直找到虎林國小衛星圖,從空中俯視新竹地形。

2.從Google Earth軟體找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頭前溪在中間,左邊是竹北市,右邊是新竹是,照片呈現極大的對比,左邊是綠油油的稻田遍地,右邊是擁擠的房屋交錯,從中觀察城鄉的不同。

3.請學生畫出一條河流,左邊是鄉下,右邊是城市,分別會有哪些東西,一一上台報告,並開放大家提問,有人會畫洗衣機在城市,便有人提問,為何城市有洗衣機,鄉村卻沒有,由學生提問、討論到釐清。

4.從火車時刻表讓學生發現城市的班次較多,鄉村的班次較少,討論交通的不同。

(四)額外補充:設計老師曾使用Skype和Google Earth兩視窗同時開啟,帶領學生和南非人聊天,學生便提問南非的位置,然後使用Google Earth指出南非,然後跟美國人聊天,再找出美國位置等,學生興趣盎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