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118_金門054  

2014年2月7日星期五 23:51

金城鎮,金門縣政府所在地,附近還有許多的重要單位,像是金門高中、福建省政府、金融機構等等。在民國68年,為了讓戰爭時人民依然可以正常生活,開挖了金城民防坑道,全長1285公尺,是金門最長的坑道。

103-0118_金門055  

坑道從金城車站進入,金門高中離開。在坑道內的確相當恐怖,不但狹窄且彎彎曲曲,如果遇到防禦工事的地方,就更狹窄了,加上旁邊有包著高壓電的管子,小朋友總是不時大叫:「老師,你快碰到高壓電了啦!」真是恐怖極了。我是說,小朋友的突然大叫,真是恐怖極了。導遊說,本來有一段路是沒有照明設備,而是有敵軍轟炸聲音及一些聲光效果,模擬戰爭時坑道內的感受,可惜線路受潮,當天失靈了,因此少了一份感覺。

103-0118_金門056  

不過,兩名小記者依舊盡責的邊走邊介紹,以兩人閒聊的方式,呈現坑道的歷史。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她們即使畢業之後還能回來挑大樑的原因,毫無所懼、使命必達。只要一句話,就知道要做什麼了。

103-0118_金門057  

金城民防坑道是金門縣民自衛隊出錢請陸軍建造的,以避難、代替陸上交通為主。和另一條翟山坑道,就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103-0118_金門058  

翟山坑道位於金門西南方,是戰備水道,用在戰爭時登陸小艇搶灘運補用,所以裡面還有停靠碼頭。進入坑道內,那寬闊的水道令人感到相當震撼,人類的力量真的很強大,才能在山的肚子裡,挖出一條通往台灣海峽的河道。

103-0118_金門059  

外面還有兩艘小艇,編號1571登陸木質小艇、編號2257登陸鐵質小艇,在八二三砲彈中擔任運補物質的重要角色。

103-0118_金門060  

還有艦艇上使用的雙管砲及單管砲。

103-0118_金門061  

坑道外,居然又出現了「毋忘在莒」。

103-0118_金門062  

不過,要說整個金門戰場的濫觴,就要提到古寧頭戰役。發生在民國38年的這場戰役,我們稱為「古寧頭戰役」或「金門保衛戰」,中共稱為「金門登陸戰」。國軍從廈門退守到金門後,中共於10月25日凌晨一點半集結300多艘木船向金門突擊。原本中共計畫登陸的地點是金門島的中央腰部,想要把金門一分為二,可是遭到強烈東北季風吹襲,漂流到西邊的古寧頭,加上不熟悉潮汐,搶灘時遇到退潮,船隻陷入沙灘動彈不得,掩護的砲兵又是從遙遠的大嶝、小嶝島砲擊,火力有限。不熟悉海戰的戰略加上錯估天候狀況,讓中共的解放軍陷入不利情勢。

103-0118_金門063  

(圖片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9/10/23/n2698885.htm)

當晚,國軍有兩輛坦克車巡視邊防,其中一輛故障停在灣邊,另一輛先回營。故障坦克車上的新兵本來要用望遠鏡看修理的工兵來了沒,無意間轉向海邊,發現了中共解放軍的先遣登陸部隊擱淺在沙灘上,於是對空鳴槍,開啟了古寧頭戰役。


103-0118_金門064  

解放軍一批一批從不同地方登陸,開始亂竄,大戰三天兩夜後,終於在10月27日結束,登陸的九千多名共軍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虜,國軍獲勝的部隊中,以「金門之熊」之稱的戰車連隊獲居首功,加上步兵人數有優勢,總算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奠定了台海60年和平的基礎。

103-0118_金門065  

戰史館內有許多油畫,記錄著古寧頭戰役的經過,其中一幅油畫是戰勝之後,蔣中正總統校閱戰車連的畫面,這幅油畫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蔣中正的車頭都是朝觀畫者開來。

103-0118_金門066  

導遊的表情看起來相當神奇,可是,我沒有看出哪裡神奇。

103-0118_金門067  

戰史館前還有一名士兵英勇的向前衝的樣子,下面的四個方向寫著「忠誠精實」。不過,根據當地的導遊說,這銅像還有一個鬼故事。在這死傷慘重的地方,有許多的鬼故事倒也不稀奇,詳細內容沒有記得很清楚,好像原本這銅像是三個士兵,但都不是依照參與古寧頭戰役的樣子所刻,從服裝到鞋子都是現代化,看起來戰備相當齊全,軍方想要塑造國軍裝備精良的英勇模樣,卻因此引發這裡戰死的魂魄不滿,因為當年的裝備不齊,腳踩的不是靴子,而是草鞋,艱苦的完成一場場的巷戰。在當地發生幾次不尋常事件後,決定將三個現代化士兵的銅像換掉,改成古寧頭戰役士兵的模樣。

103-0118_金門068  

從古寧頭撤退,來到肅殺氣氛不再濃厚的雙鯉濕地,享受南山的寧靜。

103-0118_金門069  

雙鯉湖內小野鴨悠閒的游來游去,耳邊伴隨著許多種的鳥叫聲。

103-0118_金門070  

加上一點七倍的望遠鏡頭,原本30倍率的攝影機,變身為51倍放大倍率。

103-0118_金門071  

小野鴨變得非常清楚!這望遠鏡頭實在太讚了。

103-0118_金門072  

旁邊還有一個「馬夫淚」。講述著國共戰爭前的對日抗戰,金門被日本佔領的八年間,強徵金門壯年為馬伕,跟馬匹一起載東西,結果不是被盟軍掃射而死,就是遭到日軍凌虐而死。現在還倖存的李金昌回憶起當年,在這裡揮淚別父,愴痛不已,因此立碣記之。

103-0118_金門073  

再往南,來到慈湖旁的觀海平台。前方是烈嶼鄉,也就是小金門,右方則是廈門市。不過,霧氣太重,當天並沒有辦法看到廈門。

103-0118_金門074  

海邊有許多的「軌條砦」,又稱作「反登陸樁」,防止漲潮時敵軍想要靠岸登陸的防禦工事。

103-0118_金門075  

黃昏來到這裡,不只是看夕陽,大家等待著鸕鶿回家。每年冬天,鸕鶿會到金門過冬,白天出海覓食,傍晚返回慈湖休息。不過,想要看到大批鸕鶿回家,還得有點運氣。今天天氣還不錯,遠方雖然有點霧霧的,但是夕陽清晰可見,除了風大了點,怎麼看都是不錯的好天氣,可是,沒想到鸕鶿今天回家繞了彎,從另外一個方向回家,因此,我們只能看到一小批循原本的路線經過我們眼前。

103-0118_金門076  

有點失望,不過,已經習慣了,生態觀察都是要靠運氣的。

103-0118_金門077  

另外一個地方,就一定不會失望,金門水產試驗所,這裡有種很特別的動物─鱟。

103-0118_金門078  

鱟是五億年前就已經存在的生物,因此有活化石的美名,他的外型就像是阿兵哥的鋼盔,因此金門的阿兵哥都稱它為「鋼盔魚」,甲殼又像螃蟹,也被叫做「馬蹄蟹」。不過,這些都是以外型來命名,都不如以習性命名的「鴛鴦魚」或「夫妻魚」。

103-0118_金門079  

當鱟成年之後,就會一對一對緊緊抓在一起,母鱟在前、公鱟在後,夫唱婦隨、形影不離,真的是非常恩愛的魚。不過,導遊說,如果你抓公鱟,母鱟會緊緊抓住不放,就會兩個一起抓上來,但是如果你抓母鱟,公鱟就會去找另一個母鱟,這倒有點破壞了鱟的美好形象。另外,鱟原本在台灣西海岸常常出現,不過受到環境破壞鱟,現在在台灣已經看不見了,金門正在將鱟復育,也因此成為了保育類動物,也不能捕食。

103-0118_金門080  

一直介紹嚴肅的國共戰爭議題,終於來了一個浪漫的動物,讓小記者介紹起來,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103-0118_金門081  

除了鱟之外,還有其他的生物,像是鮑魚,我倒是第一次看見牠活著的樣子。

103-0118_金門082  

103-0118_金門0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