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21:41

新進教師最需要的支援是什麼?最缺乏的部分又是什麼?「新進教師研習」又該有哪些內容,學習哪些能力?




去年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就覺得新進教師幾乎什麼都缺,只是有沒有自覺而已。不要說第一年擔任教師的新人,就連已經教到第八年的我,也依舊感受到學海無涯、學無止盡,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反思。環顧校內有些更資深的老師,即使快要退休了,也在不斷的學習新知,勤學程度不輸新師呢!可是,一場「新進教師研習」也不能太過貪心,一次給太多,也未必有實質幫助,畢竟還是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將所學做一個整理。否則就像看一齣齣精彩的煙火表演,絢爛華麗卻短暫。

六月,第一次教師甄試剛考完,紋紋老師就跟我提到擔任試教委員觀察到的一些現象以及普遍的缺失,在未來對於新進教師的輔導上,需要多費點心思。來甄試的老師對於教學目標的掌握仍然不足,儘管有些已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但是,也抓不到課程性質與重點,所以教出來的內容跟委員預設的完全不同。簡單的說,花拳繡腿多,教學細膩度不夠,這也是大三的時候,林碧珍教授提醒我的,要在教學細膩度多下點工夫。「教材分析」顯然是比較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尤其新進教師中多為導師,要直接面對國語及數學兩大主科的挑戰,一旦抓不住重點,影響就相當巨大。




六月底,學校剛退休了六位教師,加上寒假退了兩人,今年一口氣就有八位老師退休。其中,錦俐老師可以說是我在實驗的第一個貴人。八年前,在我剛考進來的六月,她就請我吃飯,開始跟我分享學校的文化,之後還辦了「帥哥美女工作坊」,暢談班級經營與學生狀況的處理。這些經驗在多年後想起,仍能感受到當時的溫度。因此,跟她約定新進教師的研習,不能少了她。

就在校內新進教師研習規劃差不多後,突然多了一個插曲。七月十一日,師鐸獎東歐行認識的瑗玲老師傳來訊息,有一場「新進教師師資培訓」需要講師,也開始了另外一場新師研習的討論。

從音樂營回來之後,開始收到新進教師師資培訓計畫的全貌,原來那是教育部今年特別開辦的。計畫名稱是「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育部102級中小學及幼兒園初任教師基本專業知能研習」。好長的研習名稱,教育部針對初任教師排定了三十六小時研習,其中二十二小時在八月中分三天辦理,另外十四小時則在開學後的十月及十一月分兩次進行。二十二小時包括國家教育政策、數位學習平臺、法規學習、教育愛、班級經營及教學典範的課程,十四小時則是兩次工作坊,分別是十月的班級經營工作坊及十一月的教學觀察工作坊。

瑗玲老師找我合作的課程名稱是「教學典範的傳承」,副標題是「暑假備課與教學計畫撰寫方法」。如何合作給學員充實且實際的課程是我們討論的一個方向,如何可以我們講得開心,學員也上得開心是第二個方向。這研習在七月底才發公文到各校,三天內就要完成報名,一週後就要研習,真的是來得又急又硬。不能參加的還得參加補訓,補訓還要繳交三千元研習費,這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規定。




為什麼教育部會在今年舉辦這樣的研習?這自然不是我們可以討論的。但是,我們在這三小時要給哪些東西,卻是可以努力的。不過,光是這個問題就討論了好多次,我的主題也隨著每一次討論而有不同的想法,一次一次聚焦到初任教師的需求。不過,對象實在太雜了,光國小就有導師及專任教師的分別,導師又有高中低年段,專任教師涵蓋體育、音樂等極具反差的領域,再加上幼兒園,真的是形形色色,根本不可能面面兼具,分享時就變成只能以概念為主。可是,若只有概念,要能理解還真困難,而且容易流於空談,所以還是得有實例較好。但是,如果只有實例,恐怕還是會淪為放煙火的演講。再加上實作才能印象深刻,更好的是可以產出開學之後就能用得上的。瑗玲老師的想法很多,也很貪心,最明顯感受到的是她對於這三小時的重視。她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兩百位教師,後面至少有兩百個班級,將影響無數的學生啊!這或許也是教育部今年這麼大動作的舉辦初任教師研習的緣由吧。




最後,這堂課分成三部分進行,第一部份是教育部規定的課程內容,講的是教學計畫的撰寫格式和備課的認知。第二部分是暑假備課實例分享,瑗玲老師提供的是ASSURE思考模式以及跨領域的統整課程—未來履歷的分享,這是高年級的主題式課程。我則是從中年級數學課本的教材分析,去分享課程設計的思路與實例,再帶一個低年級生活課—吹泡泡的教學設計。第三部分則是學員實作與分享,聽得再多不如自己做過一遍,從實作中發現困難,透過團體討論去解決問題。






課程架構定調後,我還是有點不放心,前一天下午到講堂甲聽了一堂課,觀察學員的上課狀況、麥克風的收音效果以及影片播放時的音響狀況,傍晚再和瑗玲老師討論因應措施。一個月的計畫,四個人的腦力激盪,只為成就那三小時的講座。光是這段歷程,就教人心滿意足了,當然,學員的反應又更激勵了我們。






接著,就專心準備學校的新進教師研習。課程分為四部分,星期三(八月二十一日)早上是行政資源的運用,星期四(八月二十二日)早上是退休教師的分享,主題是「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星期四下午是數學教材分析,星期五(八月二十三日)早上是國語教材分析。

研習在潭美颱風愛來不來中開始,新進教師首先感受到的是園區下雨的可怕,以為只有半小時的路程,硬是開了一個多小時。



研習一開始,和訓導先帶著新進教師到辦公室拿備課手冊及認識環境。




接著,是主任、訓導、輔導、總務、教務的行政資源分享與相關規定說明。雖然瑣碎,卻處處重要。不過,我想更重要的目的是,讓新老師知道遇到什麼樣的問題要找什麼人。




這一天的研習,雖然下了點雨,但是風真的不大,只希望能順利進行,不要拖到下禮拜。結果,下午新竹市還是宣布停止上班上課,在吃完午餐後只好放人,將下午的課程延到星期五去了。兩天變成三天,辛苦又多了一點。




星期四早上,安排的是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一開始邀請的是錦俐老師,沒想到退休老師熱情回應,一個拉一個,最後來了五個退休老師!大家本著取之於學校,回饋於學校的心態而來,都帶著滿滿的經驗,想要一股腦兒的傳授給實驗新血。



這一天早上,也是一個忙碌的早上,新竹市教育處催繳原住民師資交通費核銷,所以忙著在四辦、主計室、校長室間奔波,十點半又接著開三個小時的行政會議,結果,退休老師的課就無法參與。這是那一天最扼腕的一件事。




十一點,訂了些咖啡給新進教師及退休老師,以分咖啡為理由到研習教室一趟。錦俐老師才剛開始準備開講,其他退休老師笑瞇瞇的坐在旁邊一起聆聽。我詢問錦俐老師是否能讓大家先喝個咖啡,稍微中斷了課程,順便給退休老師簽領據。沒想到,退休老師都推辭了,素惠老師問「真的要簽嗎?真的要簽嗎?可不可以不要領?」淑琴老師問:「可不可以退還給學校」每個人都是同樣的請求,美玉老師拜託我不要勉強她。我又驚訝又感動的說不出話來。




趁著喝咖啡時間,一些新師趕緊圍在退休老師旁問東問西,退休老師和藹地娓娓道來,彷彿就像奶奶抱著年幼的孫子,述說著一段段年輕時的回憶,孫子充滿好奇的問著:「後來呢?後來呢?奶奶,你快點說嘛......」




分完咖啡後,回到第四辦公室繼續開會。再抽空過去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一點五分了,我想,該是去為下午的課程開場了。

再進到研習教室時,部分老師還在用餐,這便當是新師在十二點十五分到四辦來拿的,因為行政會議尚未結束,就請退休老師先留在研習教室和新師一同用餐。下午一點五分,那教室已經有一個多小時沒有行政人員在處理了,卻沒有一點冷場,大家一邊吃著便當,退休老師依舊繼續講著故事,一個說完,另一個又繼續補充。現場的氣氛非常溫馨,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在共度午餐。講臺上,廚餘、便當盒、垃圾都已經分類得好好的,美玉老師一邊處理自己的便當,一邊說:「雖然沒有人來幫忙處理,但是,當老師就是要能主動,一切都要能自己來。」這是一頓沒有工作人員服務的午餐,講師及學員都是自己來。在退休老師的身教下,新老師也主動去倒廚餘、丟垃圾。




後來聽到一名新老師的分享,他聽到麥老師的分享不禁熱淚盈框。麥老師說,他的孩子在這裡長大,在這個他非常喜愛的環境中成長,希望新老師經營這學校時,就當作自己的孩子在這裡成長,能給他們最快樂、充實的環境,因為,未來,他的孫子還要來這裡讀。

教育的傳承真的不在於幾小時的研習,而是在這樣自然而然下形成。

一位來自於苗栗的國中校長,在網路看見我們的研習,從一週前就跟我聯絡,希望能過來學習。當初接到他的電話時,是非常訝異與戒慎恐懼,「校長,您要來參加新進教師研習?」我不禁重複詢問。於是跟他說,我要跟主任商量一下。沒想到,他契而不捨,以電子郵件繼續表達強烈的意願及高度熱忱。他是已經有十二年校長資歷的資深校長了,卻仍然積極想要參與我們的新進教師研習,而我們這些相對年輕的老師,又怎能不努力呢?




苗栗校長由於縣內校長會議及學校的代理教師甄試,最後只能參與退休老師的這一堂課。中午要離開前,跟我述說心中的感動。他說:「每位老師都有近三十年的功力,每場分享都充滿濃厚的教育熱忱,帶著新老師正面思考,並且去迎接所有的挑戰,不禁令我熱淚盈框,真的好感動!」最後,他給了我一份他所擬定的教師成長計畫,希望未來能夠持續交流,帶著老師們成長。就是有這樣的校長,就是有這些資深教師,就是如此有熱忱的新師,教育的理想國度不就是如此嗎?

星期四下午,安排的是數學教材分析,由校內資深老師憶平老師主講。先帶著新師從分年細目表看起,談到數學教育的精神與目標,然後進入教材實務。



課程中,也安排了實作與分享,大家都躍躍欲試,絞盡腦汁要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教學的討論是突破個人盲點的重要歷程,如何形塑一個教師的學習共同體,可以信任彼此,純粹從學習者去思考,純粹想要找出更好的教學策略,純粹想要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教育部推動教師社群也好幾年了,可是看到相關的計畫,吸引力都不大,至少十二次的會議紀錄,只有六小時的講師經費,要繳交成果報告等等。希望教師主動組隊參加,真的是難上加難,又參加了這樣社群的老師,就真的能夠自在的學習、盡情的探索嗎?還是為了成果報告而傷腦筋,反而減損學習的樂趣。




星期五早上,是原本在星期三下午卻因為颱風假而延期的國語教材分析。閱讀在校內已經推動多年,但是我真正參與其中的也不過是去年,看見的閱讀教學仍然很狹隘。紋紋老師很大方地將全貌展現出來,還實際進行示範教學,以綠笛帶著大家思考,共同參與課程思考的歷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就是講到六年級國語其中一課「讀書報告─我的阿富汗筆友」。她問大家,在這一課中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你要把重點擺在「讀書報告」還是「阿富汗」?




說實話,要是我的話,兩個我都想要,但是貪多的結果就是教不完、教不精。她要我們想想,對於阿富汗的認識有多少,老師就一定比學生知道很多嗎?在國際教育這麼貧乏的社會中,老師對於阿富汗的認識恐怕也是不足,何不趁著這個機會,跟學生共同探索阿富汗文化?最震撼的一句話在此時說出:「老師要能分辨什麼是沙,什麼是珍珠。」這句話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許多以前的教學構想都一一湧現,逐一反省與重新檢視,突然我的腦袋已經跟不上老師講話的速度,當頭棒喝的威力實在太強,那反思的餘韻,即使過了兩天,仍然在腦中迴盪著。




新進教師研習,雖然一開始舉辦的對象是今年的新進教師,但是,對於八年前新進教師的我,依然受用無窮。




十二小時的新進教師研習結束了,對於新老師的培育計畫還沒有結束,只是,接下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