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23:12

去年學校的英文課做了一個重大的改變,原本外師課有中師在旁協同,更改成外師獨立上課。自此之後,英語外師課就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之一。

學校的政策是這樣的。為了小班教學,所以將兩班拆成三組上課;為了讓學生接觸到不同外師,所以一學期分三階段進行。立意雖佳,卻有點倉促上路,缺少了完整的相關配套,行政、教師、學生、家長之間都有些辛苦。六月底,確認這樣的制度不變後,就開始跟英文老師討論,如何在制度中建立完善的配套。

去年在一學期內分三階段進行外師課程,每階段大約是六到七週。每週只有一節外師課,外師的課程設計必須在六到七堂課就結束,這樣無法做較長而完整的課程。一年下來,學生每一個半月就要換一次老師,每換一次老師就是一次重新開始,一年之中,這樣的「重新開始」就要經歷五次!今年,改成以學年去畫分三階段,九到十一月為第一階段(十四週),十二月到三月為第二階段(十三週),四到六月為第三階段(十三週),使各階段課程得以延續。

兩個班拆成三組上課,就有一組會到英語教室上課。去年,英語教室設在一樓,對於四樓的高年級學生來說,就是一次次的體能訓練,碰到前一節是外堂課時,學生就得先從外堂課的地方爬到四樓的教室,把前一節課的用具放好,拿外師課要用的東西衝到一樓,四十分鐘後,再回到四樓繼續上課,一小時內爬了九層樓梯。也難怪去年的問卷調查中,許多高年級大吐苦水,拜託不要分組上課了。今年有了第二間英語教室,安排在四樓,順勢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大大縮短了這些老小孩的困境。

三位外師的教學方向也正式定調。一位外師負責的是「英語閱讀」,擔任閱讀教師,三年級由外師帶著讀與說,著重聽力與口語部分。四、五、六年級閱讀經典故事,以學生熟悉的故事為本,閱讀英語版的故事書。

一位外師負責的是是「情境會話」,擔任會話老師,帶著學生練習各種會話情境。他可以參考教材中符合的部分,透過教師適當的情境佈置或道具,讓學生練習餐廳禮儀、電話禮儀、購物禮儀等。

一位外師負責的是「英語戲劇」,三、四年級以讀者劇場為主,能學習不同角色的語調與動作,原則上,不必要求學生背台詞,減少負擔。五、六年級以演出簡單的舞台劇為目標。

決定三位外師的方向很容易,難的是執行面。想要外師照著這個方向走,就要更明確的給他教材。去年,外師花很多時間在摸索、試探以及研發教材,卻仍然難以掌握學生的特質與程度,一下子有人反映太難聽不懂,一下子有人反映太簡單好無聊,老師便在一堂課裡變換了好幾個課程,真是苦了老師,我在旁邊觀課反而霧裡看花,不知道真正的重點在哪裡。於是,給他教材才能改善這個問題,但是,這也是最困難的地方。

七月初,暑假才剛開始,就找蕙蘭老師討論教材。一開始,我們想把四到六年級教室內的英語小書拿來運用,但是,很快的,發現跟我們預設的方向並不一致。於是,蕙蘭老師開始了以敦煌為家的生活,為每個外師、每個年級找尋適當的教材。

八月初,校長知道我們在為了教材而煩惱,就推薦了聯洋的服務人員,他也針對我們的方向找尋國外的教材。於是,第四辦公室開始堆起了許多敦煌及oxford的書。


 


八月中,英語招標會議,主任找來了新竹教育大學校長和英語教學系系主任及副教授來,在招標會議結束後,就請教授幫我們看看外師課程。

雖然說要跟教授談課程,其實一開始沒有抱很大的期望,因為有些教授跟我們教學現場的感覺有很大的歧異。不過,兩位教授憑著走遍新竹市各校英語評鑑的實務,居然讓我們的大腦重新清洗了一遍,帶給我們許多的建議與想法。教授一邊聆聽我們的規劃,一邊看著我們找來的教材,開始提出許多疑問及建議。這疑問並不是質疑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卻讓我們感覺在解決我們的問題,打破我們的迷思。他們的建議也不是空泛的要我們自己再想想該怎麼辦,而是具體地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去做。對教材的見解、對外師的分析、對學生的需求、對行政的要求、對家長的看法等,每項都一針見血。不但看透了我們的過去,也預言了我們的未來,還提供新竹市許多的例子。

 
在討論中,我們談到新竹市為何將協同改成獨立授課,才理解了協同教學─協而不同的問題,當然,外師獨立上課也有其他的問題,還需要花很多時間及心思去克服。教授非常細心,甚至於教材中的哪些地方要特別提醒外師,不然會教錯方向;哪些地方要要求外師進行評量,否則師生都會搞不清楚教學重點在哪裡;哪些作業學生寫寫就好,不要批改,以免失焦.....。




真是越聽越過癮,讓原本只有輪廓的課程變得清晰,讓原本滿腹疑問的腦袋,找到了一條明亮的道路。八月初的事情很多,一件接一件,才剛解決個大事,行事曆上又添上新的一筆,事情似乎永遠忙不完。不過,當前方看得見希望,路途上能學到許多,就值得一步一步這樣走下去,心情也比較不會感到疲累。

與教授談完後,蕙蘭老師又到敦煌窩了幾天,更換了一些教材,排出各組的學習目標與教學重點,寫出了各年級、各組的進度表及評量方式。如果沒有她在暑假這麼積極,現在恐怕還是空殼一個。




今年定案的計畫是這樣的。英語閱讀部分,給三年級選用的是自然發音讀本,畢竟這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彙不多,無法讀長一點的句子,這兩本故事可以擴充學生的閱讀範疇,卻又不致於負擔太重。



四年級起,就開始閱讀經典童話故事。四年級選用的兩本書,字彙量約一百字,出自於格林童話─精靈小矮人及小精靈和鞋匠。



 


五年級字彙量增加到一百五十字左右,選用的是傑克與魔豆、拇指姑娘。究竟選用的故事要不要是學生熟悉的?這在跟教授討論時也曾有爭論,教授不贊成找學生熟悉的故事,因為那失去了好奇心、新鮮感,對於程度好一點的學生來說,會感到無趣。但是,我覺得,對於程度較弱的學生來說,他已經熟悉這個故事時,跟外師閱讀這本英語故事書時,就比較容易理解,心理上也會比較有安全感。唉!學生程度差異太大,有人聽不懂也會有人嫌太簡單,這是英語教育最現實的問題。




六年級字彙量增加到兩百字左右,選用的是阿拉丁和小美人魚。其實,這些故事的選用都相當困難,也只能說大概大概,畢竟這些書都不是為了我們的外師課而編,根本不在乎學生程度。




而閱讀老師將會進行評量,以口試或閱讀測驗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並填寫檢核表,讓家長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概況。

情境會話的部分,只購買外師備課使用的教材,就不購買一個班級的量,也就是說,無法提供學生上課時能夠人手一本。因為這一組著重在會話的練習,那些句子讓學生抄寫會比只看書念更有幫助。




不過,教授在這部分的看法也跟我們不同。教授很堅持學生要有書,才能理解或猜測外師在說甚麼,而且教材中有情境的漫畫,有助於學生融入情境之中。我則提到了在奧地利看到的一堂英文課。那外師設計小小的電話卡片,上面寫著持卡人的電話及姓名,還有下一人的姓名及電話,他們就用這小小的道具進行電話禮儀的會話練習,學生除了老師示範的幾句英語外,還會意猶未盡的加入其他的內容,既實用又有趣。



不過,教授馬上潑了一盆冷水,直言能夠做到這種境界的外師少之又少,以她走遍百校的經驗也只看過一位老師可以這麼做。教授的確很實際,把我從理想拉回現實之中,不過,更現實的是會話的教材特別貴,光英語基金已經有少數人在嫌貴了,再買昂貴的教材,恐怕我們就有接不完的電話了。最後,仍然決定買英語筆記本給學生,會話的教材只買一本給外師參考,不過,這名外師是去年最用心、最受歡迎的,我們對他有足夠的信心。

 
 
戲劇是這三組中最大的挑戰,不只要開口說英語,還要演出,也是我最擔心的部分。三、四年級打算讓學生去體驗「讀者劇場」,重點不在於演戲,希望老師不只是教單字,還要帶入戲劇的基本要素,包括角色的語氣、動作,透過示範去指導學生。五、六年級則試著挑戰英語話劇的演出,甚至要求外師在最後一堂課舉辦班級內的成果發表會,讓學生有一個表演的舞台,這一堂課,會話組和閱讀組的學生就來當觀眾。

教材選用上,有一本都是做為暖身活動的腳本。




三年級先用仙杜瑞拉的故事暖身,然後選用兩本童謠,一本是小提琴手,另一本是小豬仔。




四年級選用的兩本童話故事,一本是三隻小豬,一本是小紅帽。




五年級選用的是歌蒂拉與三隻熊和糖果屋。並且希望老師帶著學生在成果發表會演出其中一齣。




六年級選用的是獅子與老鼠和北風與太陽。




計畫了好久,執行起來是否能達到預設的效果?現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