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下午22:16

四年四班採取的分組坐,我們常常會有小組間的小競賽,像是幾乎每週都有查字典比賽。而上週,我在社會課增加了「社會知識競賽」,進行方式上有別於查字典比賽,更強化每個人的參與度。

今天進行第二次社會知識競賽前,我們先享用了寶山的名產—橄欖。這是我們「跑步換名產」的第一個成果,總算多數人達到了三千公尺的里程數,終於抵達寶山,得以在今天享用橄欖。享受一下,並且看完寶山橄欖的影片後,我們馬上進行第二次社會知識競賽。



進行方式是,每個人將答案寫在小白板上,然後小組內進行討論,看哪一個人的答案最有可能答對,最後只能一個人舉牌。而每道題目的難度不同,所以分數也可能會不一樣,至於題目嘛,天南地北都有可能,通常在課本裡是找不到答案的,一方面看大家平常對於真正的社會是否認識,一方面也訓練邏輯思考能力,從一些線索中去猜測、去判斷、去做決策。

像今天第一道題目是,寶山為什麼叫做寶山?



第一組選出來的答案是「寶山有很多山,而且橄欖是當地的寶藏」,第二組是「因為寶山的地形凹凸不平」,第三組是「向金礦的山」,第四組是「因為山很低」,第五組是「因為土質營養多鬆軟」,第六組沒有答案。



有些組別的答案很有創意,有些真的煞有其事一般,不過,真的要能命中答案,真的相當困難。所以,題目第一次出來的時候,分數都較高,大約三分或五分,全部錯的話,就變成選擇題,分數也降為一分或三分。



寶山這一題,全部答錯之後,就提供四個選項讓他們去判斷。



即使如此,答對的組別,還是運氣成分為主,畢竟生活經驗沒有接觸到,想要猜中真有困難。

接著,就是地圖題,主要訓練學生查地圖的能力。從教具室借來三十多份新竹縣地圖,從中出題目,每個學生也因此認真的在看地圖,找尋問題的答案所在。



這些題目的答案,其實還真不太重要,而且隨著地圖老舊,有些地名或山的高度已經跟現在不一樣了,像是地圖上居然還寫著竹北鄉!可見這份地圖有多古老了。



不過,我一直在想如何在社會課中學到的是「能力」而非「知識」,如何能讓他們對於社會脈動感興趣,而不會因為課本內容而喪失求知慾。雖然名為「知識競賽」,其實,過程中,我要學生學到的是鄉土關懷,學到的是自學能力,學到的是全球視野。



今天有一題是「五峰有一座五指山,為什麼被稱為五指山」。有一組說「因為孫悟空逃走,然後觀世音伸出五隻指頭,所以之後就叫五指山」。很有趣吧!雖然故事內容都引用錯誤,但是,許多地名不也是從傳說而來的嗎?從某從程度來看,他學到了地名的由來也可能跟傳說有關。





社會知識競賽不像查字典比賽,可以事先準備,範圍之大到無人有把握能獲勝,這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