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下午20:33
最近,連續看了三本書,三本都以「沒有」為主題,很有意思,這三本分別是沒有資優班的芬蘭教育,沒有課桌椅的英國教育,沒有教科書的澳洲教育。
芬蘭教育的書籍很多,包括電視也報導過,副標題「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一直也是台灣的口號,所不同的是,我們的口號終究還是口號。但是,芬蘭可以把這個理念,從社會教育做起,學校教育便配合實施各項教育政策,但是台灣的社會教育就是亂源,學校教育為了在槓桿中找到平衡點,只好八仙過海各憑本事了。其實,有沒有資優班並不是重點,資優教育並不是萬惡淵藪,大人怎麼做,小孩怎麼學才是問題,電視節目沒有教育大眾的使命感,媒體未能以身作則,卻相貌岸然的說我們的教育怎麼了,實在很荒唐。誰真正在乎過當一個老師的無力感?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書的封面說道,教育的目的不是製作出大量的制式罐頭,而是點燃每個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之火,讓全英國最鼓舞人心的老師教你如何發掘每個孩子的天才,你會發現他的作法真的太不按牌理出牌,確有用到不行。
其實「沒有課桌椅的教育」說的是Gadnar的多元智慧,這是教甄的陳年考題,六年前就已經是重點中的重點了,現在看起來,一點都不陌生,找到孩子的專長,鼓勵他順著這個專長去發展,是一個很好的理想,但願未來我當導師的時候,我能做到。
我曾想過,我的班級榮譽榜,絕不會只有前三名,應該要有多元的表揚,有國語方面榮譽榜,有數學人才榮譽榜,有自然的,有社會的,有體育的,有美勞、音樂......,甚至於有象棋的,有圍棋的,有發明的......,既然未來有無限可能,現在自然有無限表揚。
最近承辦了「國家地理知識競賽」,這個過去沒有接辦過的比賽,在今年第一次接觸後,對於競賽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也瞭解到了另一種的社會教育,這也不正式鼓勵多元的教育方式嗎?
「沒有教科書」,教育與學習,不是只侷限於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而是涵括了從出生到老年,所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其實,我在上課,大部分都不太愛用教科書,我們的教科書實在有太多缺點:閱讀資料不足、將知識太過於簡化、標準答案出現太早、沒有思考的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