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下午22:41



寒假看到下課花路米的芬蘭教育之旅,正好呼應之前看過吳祥輝的芬蘭驚豔,也發掘了許多芬蘭教育的特色,不過,跟國內比起來,芬蘭的社會教育顯然是台灣比不上的,如果有一天,台灣的社會教育已經不在以反教育為主的時候,肯定可以稱為一大進步了。



或許是從事科學教育好幾年了,對於「動手玩科學」那一集讓我印象最深刻,赫尤里加科學中心的互動性超強,許多的大型設備將書中的知識立體了起來,以往只有在書上看過阿基米德的螺旋抽水機,在那裡居然有一個大型的機具,而且加以改良後,用腳踩取代手轉,更增加了動能,讓抽水機發揮更強大的功能,像這樣的機器,若非看過實物,光看課本的圖片實在難以想像。完全不用釘子或卡榫,能不能做出一個拱橋?這裡就有一些積木讓你實際操作,並且站在上面體驗其穩固程度。互動性強是這裡的特色,甚至於還可以接受學校申請舉辦科學營,讓學生在裡面進行一天的科學教育,其中的科學魔術表演更是一絕,豐富的科學器材與設備,加上願意投入的人力,真叫人嚮往。



前幾天去看達文西特展時,裡面把達文西的一些發明手稿,根據已經解讀的部分,創造看得見的模型,讓欣賞展覽時,多了許多樂趣,可惜的是這裡畢竟不是科學館,許多模型只能看不能碰,可以碰的大部分都比較小,裡面也展出阿基米德的螺旋取水器,不但規模較小,裡面也沒有水,如果沒有看過實際取水的情況,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器具如何抽水。感覺好可惜,科學教育若只是關注在少數人的科展培養上,只為了在科展中獲得較多較好的名次,就以為是重視科學的學校,顯然不是正常的教育發展模式。



芬蘭教育系列中,有許多可以深入思考的問題,但要真正學習他們的精神,恐怕還需要親師政府共同努力才行,不過,整個教育體系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不斷的想辦法激發學生潛能,從各種角度、各種方法去讓學生有不同的體驗,當學生找到成就感的時候,就能帶動學習動力,他們願意捨去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也勇於捨去,只有捨去才能讓真正的目標明確,台灣就是因為不願意捨,也不敢捨,所以一堆雜學問混雜在各科之中,光看教科書,就覺得這樣學下去好累,學起來好累,又怎能激發潛能?



以手邊這本六下健康來說,社會的社區單元、原住民文化,自然的空氣污染居然都出現了,每年都在講五大類食物、六大營養素,到了快畢業了,居然又給你重頭複習一遍,若非我已經教過社會和自然,這些東西說不定我又認認真真的再上一次,童年啊!童年就浪費在反覆學習同樣的知識上!豈不哀哉?於是,這週第一次上課,就直接要學生在幾個單元前面畫X,不教也不考,可以當課外知識看過一遍,不過,在課堂上就不多著墨了,把這些刪去之後,顯然一些時間就空了出來,關於心理健康的課程,例如人際關係、自我肯定就可以放在期中考之後,採取不考試,透過短片拍攝讓他們角色扮演,一方面是體驗社會化,一方面也可以激發潛能,在上學期健康的戲劇表演中,可以看出一些小朋友發揮了高度的創造力,表現出不同於一般課堂上活躍的靈魂,我想,若能真的實現,才能更接近理想教育一點。



剛剛在背包中發現了一個隨身碟,打開一看原來是上學期期末考考卷的照片,那是為了避免寫完的學生太無聊,留了一塊塗鴉區,看到這些生動、有趣的塗鴉,或許下一個彎彎就從這裡產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