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f12.wretch.yimg.com/goechu/20/1145998037.jpg?CzswPrD6y6TcPteF5ZhSsUdWj2SsXydneXXH2zxG1Uk23EyndRJWxQ--)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下午23:02
最後一年的國小自然,難度反而比起四、五年級還低,不過,跟現在的課程比較起來,幾乎都已經刪掉了。六上依然有九個單元--「種子的構造和發芽」、「族群和群落」、「自然界物質的循環」、「水溶液的反應」、「硫酸銅的沈澱」、「四輪車與小山坡」、「密度」、「地層」及「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種子的構造和發芽。
認識種子裡的三個組織--種皮、子葉和胚。
接著實驗看看,種子發芽需要養分嗎?需要水分嗎?豆子發芽需要子葉嗎?這單元在82年就刪掉了。
第二單元--族群和群落。
取少數的浮萍,加入營養液並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觀察浮萍繁殖建立起族群的情形。
接著觀察族群,並且在校園中找尋族群,並依照地區名稱命名為群落,最後製作群落表。這單元在82版還在,不過現在的課程已經消失了。
第三單元--自然界物質的循環。
三年級學過「水的蒸發和雨」、「雲」,五年級學過水的三態,這一單元則是把以前的複習綜合起來,變成一個循環。要說新的東西的話,大概就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氣孔。
氣體的循環部分,也是把光合作用那一單元做個複習,然後把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循環建立起來。
最後則是把上一個單元「族群與群落」做一個整合,也形成一個食物與礦物質的循環。基本上這一單元就是把以前學過的東西拉進來複習。82年版中已刪除。
第四單元--水溶液的反應。
之前做過的酸和鹼,現在加入了石蕊試紙及酸鹼中和的概念。82年版開始合併到五年級酸鹼性的課程裡,現在仍然在五年級。
第五單元--硫酸銅的沈澱。
這單元增加了濃度的計算,這是現在國中的內容,也是每年基測必考的題目。
溶解的實驗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三年級做過硼酸的溶解,現在則是用硫酸銅做過飽和溶液,然後觀察硫酸銅的沈澱量,最重要的是提到了「操縱變因」、「保持不變的變因」和「應變變因」,現在把這些變因放在六年級的生鏽時間中討論。
第六單元--四輪車與小山坡。
在六年級自然教室的教具室裡還保許很多的四輪車,不過隨著這一單元被刪掉,那些四輪車很久沒用了。這一單元的重點依舊在於「操縱變因」、「保持不變的變因」和「應變變因」是指實驗中的哪些部分,而且探討了好幾次。
實驗結果畫成折線圖,現在的課程裡有哪一個實驗有這樣做嗎?現在一時想不起來,這個方格紙好像也被刪掉了。
第七單元--密度。
重量較大的木塊和重量較輕的迴紋針放到水裡,哪一個會沉下去?通常要小朋友猜,都會猜比較重的木塊會沈下去,不過,實驗結果正好相反。進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最後,透過密度表,猜出一個不知名的物體。這單元也刪掉了,到國中再學吧。
第八單元--地層。
看看各種不同的地層,想想看地層是怎麼產生的?觀察砂石的沈澱現象,將泥、沙、小石子混合起來,攪拌均勻,放在流水臺的試料盒上,然後注入水,觀察流動情形。
接著,藉由一疊厚紙板或不同顏色的膠泥,模擬兩邊擠壓得結果,瞭解地層受到兩側強大力量擠壓的結果。前半部合併到現在五年級的山河大地,後半部則刪掉了。
第九單元--地球的運動。
地球是什麼樣的形狀?從人照衛星的照片,我們終於可以不用在茫茫大海中去猜測了。
接下來,透過地球的自轉,瞭解晝夜產生的原因。
最後透過地球的公轉,觀察四季形成的原因,我很喜歡這一單元,他解釋了許多天文現象,而且並不難懂,對於程度在中上的學生來說,不過,如果真的要教,其實還真不好教,今年上到生物的生存環境時,刻意談到北極的永晝與永夜,試著帶到地球公轉造成永晝永夜的原因,不然的話,這又是一個被刪掉的單元,實在很可惜。
好的!整個六上被刪的只剩下皮毛了,六下的內容,現在要看到,大概也很難了。
六下因應畢業的來臨,所以只有五個單元,「人體特徵的遺傳」、「鋼棉」、「電動機」、「環境污染」及「地球和我們的生活」。
第一單元--人體特徵的遺傳。
人體特徵其實是來自於父母的基因遺傳,比如能不能捲舌、拇指能不能彎曲、耳垂與面頰是否緊連、直髮或捲髮、是不是色盲等等。
透過遺傳輪,找出屬於自己的號碼。
最後,透過基因組合表瞭解父母的基因如何影響自己的性狀。這單元在82年版就刪除了,不過,去年那一屆在「生物的生殖」有補充回去。
第二單元--鋼棉。
同樣是生鏽的課程,當時的教法跟現在完全不同!一開始,就將鋼棉球放在廣口瓶裡,然後接一根管子到紅色液體中,結果發現有一邊的液體居然上升了,接下來,設計實驗,觀察鋼棉生鏽的過程中會消耗什麼東西。
接著,設計實驗瞭解鋼棉在什麼環境下生鏽速度較快,還有浸泡食鹽水、小蘇打水、稀氨水和稀鹽酸中,哪個生鏽速度較快?生鏽的實驗現在放在六年級中,不過,只做到鋼棉在空氣與水的環境下生鏽速度較快而已。
第三單元--電動機。
製作電動機,這單元在82年版還在,不過九年一貫就消失了,據說當時課程被刪除的原因是,許多老師不會教!如果據說屬實,還真是一個很扯的原因,雖然被刪除了,不過列入實驗必須補充教材內,
第四單元--環境污染。
偵測空氣污染,認識垃圾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對於人類的影響。這單元倒是保留在六年級。
第五單元--地球和我們的生活。
這單元一開始就介紹地球是九大行星中的一顆星,看到這裡,我突然想到,現在的課程裡面已經沒有提到太陽系跟九大行星了,連這都刪掉讓我覺得很惋惜。
接著談到「得天獨厚的地球」,談到地球有大氣覆蓋、浩瀚的大海、青翠的山脈、茂盛的草木及繁多動物,相較於其他星球,實在太適合生物生存了。
最後談地球的資源,包括日漸消失的能源。這一單元裡,大概只有能源這一部份保留下來,其他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