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下午22:30

最近,四年級社會開始談到家鄉的歷史,第一堂課跟小朋友講竹塹開發的故事,包括閩南人王世傑和客家人徐立鵬的故事及閩粵移民的背景,第二堂課則是要小朋友追查祖先的移民史。

爸爸整理的族譜在這堂課發揮了功用,跟爸爸借了朱氏族譜之後到學校跟小朋友分享,談到族譜記載的內容,族譜上文字的意義,以及族譜不記載女兒的緣故等等,一直談到字輩,小朋友是聽得津津有味,我也說的口沫橫飛,果然小朋友對於歷史的興趣是遠勝於地理。

最後發下學習單,要小朋友回家訪問家族耆老,開始追尋祖先的足跡,原本以為小朋友鄉土語言不是學閩南語就是客家語,應該閩粵祖先最多才對,所以在設計移民地圖時,把重點放在泉州、漳州,客家也放在海豐、陸豐、四縣跟饒平的介紹,今天把習作收回來一看,還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目前收到的兩班習作翻開來一看,外省第三代居然將近一半(印象中),浙江、山西、山東、四川都有,多是隨著國民政府搬遷來台的,而這些外省第三代也跟著大家學閩語、客語?!這個發現讓我覺得很有趣,不禁讓人納悶他們學習鄉土語言的背後意義為何?




當然也有意外發現,有人居然能知道祖先當初是跟著鄭成功來到臺灣,這也算是一絕!還有人居然寫「因為共匪佔領中國」而搬家,真是令我噴淚,這年代的小孩還會說出「共匪」兩字,真是有點時空錯亂,也有人寫「從日本回國,先到東部花蓮逃避日本徵兵」,想必他爺爺也告訴他很多日治時代的故事,寫到這裡,突然想要正式統計看看,這些小朋友中,有多少比例是國民政府時期的移民?有多少比例是清領時期的移民?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去上閩語的許多不是閩南人,去上客語的也許多是外省人,值得慶幸的是族群已經融合得不漏一絲痕跡了,我跟本看不出來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分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