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下午20:28

今天下午到南寮國小參加「談作文教學」的研習,講師果然來頭不小,是國語實小前教務主任何翠華老師,何老師豐富的經驗與知識,帶給了我們許多的省思。

何老師首先批判,學生不會寫作文,問題在於老師不會引導,老師不會引導,主要是因為老師不會提問,好的「提問」能讓學生語文能力時時練習,反之則往往是放牛吃草。

何老師以王明德教學法和在場的老師演練一番,先將課文改成故事說了一次,接著開始提問。
「魚缸裡有幾條金魚?」
「三條。」
「你們輸了!」(跟小朋友說輸了,不用辯理由,反正就堅持小朋友輸了)
「....」
「剛才,我說了幾個字?」
「八個字。」
「你們說了幾個字?」
「兩個字。」
「一字值千金,第一排說一次,第二排說一次....」(讓這句話深刻的印在小朋友心裡)
「所以,剛才你們輸了多少錢?」
「六千金!」
「所以,我說你們輸了。好,我再問一次喔!魚缸裡有幾條金魚?」
「魚缸裡有三條金魚。」
「有一條是什麼顏色?」
「有一條是黃色的。」
「有一條是什麼顏色?」
「有一條是黑色的。」
「還有一條是什麼顏色?」
「還有一條是紅色的。」
「總共有幾條魚游來游去?」
「總共有三條魚游來游去。」
「看起來很怎樣的樣子?」
「看起來很快樂的樣子。」

這是提問,要求小朋友以完整句子回答,而且對於全班提問時,不用開放式問句,因為容易造成沒人敢說,或說出非掌控中的答案。

接著使用動作,讓小朋友把剛才回答的句子連起來,老師比了魚缸跟三的手勢,小朋友跟著動作講出剛才的句子,「魚缸裡有三條金魚,有一條是黃色的....」接著,輪流點人,每人說出一句,將剛才的文章再覆述一次。這就是低年級的短文寫作練習。

老師的命題,是讓學生練習作文的開始,命題不好,練習廣度就少,例如命題「魚缸」,就是讓小朋友練習寫「記物的記敘文」,命題為「養魚記」,就是讓小朋友練習「記事的記敘文」,因此,老師在命題上盡量讓小朋友多練習各種不同的文體。

各種文體都有不同的寫作方式,例如談到寫景的記敘文,就有「分類描述」、「隨時推移」和「定點描述」等方式,以「植物園」為例,「分類描述」就是先寫灌木,再寫喬木,後寫....。「隨時推移」則是先寫春天的植物園,再寫夏天,後寫秋天....。「定點描述」則是由遠而近的描述,第一個畫面是整體的遠景,接著寫到最令你著迷的小角落等等。

接著體例的介紹,讓小朋友言之有序,以「養魚記」為例,最基本、最簡單的寫法,是原因、經過和結果三段,為了讓小朋友寫出東西,老師會先不斷提問,這魚是誰買給你的?他為什麼會買給你?是因為你表現好,還是幫他做事?做什麼事情?他有買給你魚缸嗎?魚缸是怎麼來的?一直問到學生覺得可以寫出一段之後,才讓他開始寫作,在中年級教寫作時,甚至會先讓他們寫完第一段後,再繼續提問第二段,才繼續寫第二段,每段寫之前,老師不斷提問引導,如此的結果,當然會全班作文會大同小異,但是這就是學作文!一開始就讓小朋友以他們那沒有基礎的基礎去發揮,學得的東西終究有限,因此這是半強迫小朋友依照老師的方式模仿寫作,才會真正學習作文的方法。而三段寫作有順敘法、倒敘法、插敘法、補敘法和散敘法等,但不管寫的如何好,在基測中頂多得到四級分。

想要獲得五級分,必須學習四段式寫法,那就是「起、承、轉、合」,加入「轉」的結構,例如在養魚過程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小朋友回答家裡的貓總想吃魚,這時老師給了小朋友兩隻貓,讓他們練習肖像描寫、行動描述,有具體實物在眼前時,小朋友較能完整的寫出。

但是教室裡總會有一些「客人」(無法進入全班狀況的小朋友),不管你如何引導,客人總是寫不出東西,那就是讓他們從「摘抄」開始練習,例如寫「雲」,就讓他們把自然課本翻開來,找找看雲有幾種,有哪幾種,烏雲特色是什麼,白雲特色是什麼,都從課本中抄下來,這樣也能組織成一篇文章。

何老師平時也擅用各種班級事件,做為學生練習寫作的素材,例如學生打架的時候,老師要他們一一敘述事情經過,內容必須包括時間、地點、人員、工具及詳細內容等,讓他們練習去組織,而其他同學則不能閒著,大家要做紀錄寫成劇本,完整的把事情經過記錄下來,大家為了記錄就會要他們慢慢的說,劇本完成之後,還可以練習敘事的記敘文,要他們說明整個事件經過,並且提出議論,說明是客觀的、議論是主觀的,同時也讓他們練習寫議論文,當然打架者還是會有處罰,不過,不在今天講課範圍內。到了某次沒有事情的時間,還會要他們把那次的打架事件改寫成應用文,要他們寫一封信給校長看,詳細告訴校長事情經過,當然這些打架作文系列,校長不會看的,老師也不會看的,畢竟分內的功課都看不完了,怎麼可能還去改這些東西,但是不改作業,會有家長反應,所以老師會說,這些作業本是老師的,不是學生的,所以老師不會發還,當然也不用改!利用一次事件,給小朋友練習了記敘文、劇本和應用文,甚至於可以成為其他文章的素材,可以說把握住生活的點滴。

至於改作文時,「錯字」通常會要求學生抄三次,但是「別字」也抄三次很奇怪,因為學生是用錯字,而不是不會寫這個字,抄寫三遍並無意義,因此「別字」通常都會要求學生造詞,至於像「的、得」的誤用,就不會要求造詞,而是抄句子,老師留有許多文章,要小朋友從中找出有「的、得」的句子,分別抄寫一句,不同的錯誤行為,應該要有不同的糾正方式,不該統一抄寫三次,那只是胡亂就醫。

同樣的概念在於學生寫作文時,能不能允許小朋友寫注音?何老師認為,有些時候有些字就會在腦袋中出不來,如果此時為了這個字停下來問人或查字典,就會中斷了思緒,既然是作文課而非生字練習,因此老師會允許小朋友寫注音,最後如有時間,再回來查字典補上,甚至於會讓先寫完的「高材生」幫其他人查字典(合作學習法),記住!作文課的重點不在於查字典,應注意輕重緩急。

上完了今天的研習,突然懷疑自己在師範學了些什麼,怎麼當老師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