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8日星期六 16:11
以前這附近有一個小碼頭,叫做「水頭渡」,鄰近金水溪,因此稱為水頭。水頭聚落是個多姓村,黃、李、蔡、陳是主要姓氏。
看到李氏家廟的外牆塗上黑色,那是因為只有官廟的外牆才能是紅色的。
家廟門口貼著「木本水源」,這裡就是李家的根源。
700多年歷史的水頭聚落,有了傳統的閩式建築,也有洋樓。這裡最主要的觀光景點就是金水國小和得月樓。
要跟陳景蘭洋樓相較,金水國小自然是小很多,但是國小的建築是洋樓造型,還真的很特別。
金水國小,民國21年完工,這所學校不是官方所辦。金門的僑民到南洋工作,省吃儉用後會將所得寄回僑鄉貼補家用或興修祖厝,經商成功者,就創建學校、教育後進,和陳景蘭相同,所蓋的學校採取中西合璧的洋樓,有光宗耀祖的味道。
整個金水國小的建築是以一個「回」字設計,象徵著僑民對於回家的渴望。
金水國小外面的柱子是方方正正的,可是走進來看到的柱子卻是圓形的,這其實有含義的。象徵著在外做事要正直,對內則要圓融。而這圓柱的磚塊也很特別,由三個扇形組成一環,一層一層疊上去。
出洋經商的路線圖,這些僑民又稱為落番。
落番使用的行李箱。
知識不普及的年代,醫師是難得的知識份子,因此也充當郵局,可以從這裡匯款寄信,不識字的還會求教於醫師。
這是金水國小以前的教師宿舍。
當年上課的教室,桌子是斜面的,將桌面向上打開來,就是抽屜。
現在的金門的確解嚴了,金水國小附近居然賣起了毛澤東奶茶。
得月樓是民國20年興建的,洋樓主人黃輝煌在印尼經商致富後所蓋,取自於宋代蘇麟送給范仲淹的詩<斷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但是由於海盜猖獗,不得不設計一些防禦工事。得月樓入口設了一個防禦塔,上面有許多可以放置槍管的孔洞。旁邊還有地下坑道,可以逃命之用。
一進得月樓,看到的是一棟門面裝飾華麗的樓房,以為可以大大方方登堂入室,進行偷盜擄掠之劣事,其實走進來的是一個假樓,只有門面是真的。一旦盜賊真的入侵,旁邊有阻絕門可以讓主人迅速離開後上鎖,將盜匪關在這假樓之中,形成甕中捉鱉。
真樓在旁邊的迴廊過去,上面是中西合璧的雕像。
樓頂寫著民國20年所建,更上方還有一個時鐘,指著12點40分。這是黃輝煌期許子孫要勤奮,當別人做到12點休息時,自己要做到12點40分,多努力便是成功之道。
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設計,二樓地板有一個木板可以拿起來,往下看正好看到一樓大廳的椅子。導遊說,這是為了讓女兒選女婿時用的,當男子來到家中作客時,和主人在一樓喝茶聊天,閨女就從二樓偷偷往下看,是否是心目中的如意郎君。
就在得月樓欣賞時,不斷飄來香味,聞香而去,原來在賣茶葉蛋,由中藥熬煮的茶葉蛋實在香氣很濃,令人忍不住買上幾顆。只是,這茶葉蛋多少錢呢?一個20元!
從水頭聚落往遠處看,會看到茅山塔,這和太武山上的倒影塔是明代金門三塔,由明太祖時期的周德興所建,不過,民國50年戰爭期間,成為敵軍攻擊的地標,因此拆了下來,現在所看到的矛山塔已經不是明朝的,而是民國93年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