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星期六  下午20:23


從課表上看來,五天要上二十四堂課,真的是馬不停蹄,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備課,唯有十二月七號星期五這一天。

 

這一天,我只有三節課,第一節課是教師研習,對國小教師分享我帶學生進行的各式各樣活動。第三、四節課是三年級數學,也是我在印尼的第十一、十二堂課,帶學生挑戰全班的逢2、3、7就拍,從32一直推高記錄到69,然後進行盒子遊戲。除此之外,沒了!總算有時間可以到處晃晃。

 

這次,我們是以「台灣教學輔導團隊」的名義而來。當初,校長打電話來邀約時,我還以為是跟之前教師會的邀約一樣,就是去進行三個小時的演講,分享教學案例而已,所以,還很天兵的問校長,是不是當天去當天回來?校長笑了一下說,恐怕沒有人這麼做過,因為印尼很遠。通常至少會待一個禮拜,甚至兩個禮拜。一個禮拜?直覺反應就是學校的事情怎麼辦?手頭上好幾件事情都在持續進行,當老師的壞處就是,不管什麼原因請假,回來之後多多少少要把之前的事情補上。因此第一時間拒絕了校長,不過,校長倒是很誠懇邀約,還提到了教育部希望師鐸獎教師可以盡一些社會責任,到海外學校分享。這麼說似乎也有道理,得之於社會,就要還之於社會。荒野在邀約演講時,也是這麼說的。

 

不過,另一個讓我遲遲不敢答應的,還有「教學輔導」這件事,雖然有幸受到同事及評審委員的推薦得到師鐸獎,但教學經歷仍是太淺,長期在行政也讓心力多在行政事務上,總覺得教學的深度不足,我還需要更多的實戰經驗。到印尼之後,要教什麼?輔導什麼?讓我考慮了好久好久。最後以數學、資訊課為主,希望多多少少對學校有些貢獻。

泗水台校的安排頗有用心,除了我之外,還有三位教師,每人擅長領域不同、年段也不同。在前兩天由於課很多,所以沒時間去看別人上些什麼,今天倒是顯得悠閒,去看看每個人在上什麼課。

先到二年級教室,看到的是主任正在進行作文教學。這次國小年段主要是我跟主任做教學分享,我教的是數學和資訊,主任則是作文和美勞。

 

主任先拿了一頂帽子放在桌上,要小朋友猜猜看帽子裡面放了什麼東西,剛開始,要藏東西進去的時候,要小朋友趴下不能偷看,小朋友很乖,就趴下把眼睛閉得緊緊的,真的沒人偷看,直到主任把東西藏進帽子裡。

 

接著,主任給提示讓小朋友猜,這提示就是一首童詩。以「我有一個好朋友」開頭,然後以顏色、形狀、大小去描述,讓答案漸漸呼之欲出。

 

小朋友很愛猜,天馬行空,不過,也是在他有限的生活經驗中猜測,有些東西,顯然跟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答案就出乎我們的意料。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猜的是「可樂」,提示就是「我有一個好朋友,他的身體黑黑的,每次要吃披薩炸雞時,就會想到他,我的好朋友就是......」。我們一想就會想到,我想實驗的應該也是,不過,這裡的小孩講了好幾個答案,都說不出來可樂二字,看來吃披薩炸雞配可樂,似乎不是這裡的生活經驗。

 

在印尼,低年級小朋友對於印尼文和英文的使用似乎較為頻繁,字彙也較多,對於中文就相對弱了一些。有一題猜的是駱駝,學生猜來猜去講出了一些動物,卻講不出駱駝,最後主任公布答案,大家仍然一臉疑惑,於是主任用英文再講一次—camel。此時,居然全班發出了「哦——」的一聲,在我旁邊的小朋友喃喃自語的說,原來是camel,我不知道camel就是駱駝。

 

雖然是華人,但是這裡的環境就是印尼文和英文為主,跟司機、傭人講話都是用這兩種語言,中文成了他們的外語,要到學校才會使用,所以字彙不夠廣不夠精,教作文就顯得更困難。據主任說,一年級不會說中文的更多,上國語課比我們困難多了,可是,這裡的老師也蠻厲害的,到三年級時,就已經能夠流利的說中文了。之後,我看到六年級的學生,一邊用中文跟我溝通,一邊用印尼文和英文跟印尼資訊教師翻譯,靈活運用三種語言,令人瞠目結舌。這是國際學校的優勢,台灣有哪個學校的學生可以這樣呢?

 

下午去看陳老師上課,陳老師應該是最命苦的一個,教學對象從國中到高中都有,而且無論是國中還是高中,每個年級都不到七人,所以每次上課就三個年級一起上,難度之高,令人佩服。更厲害的是,學校還讓他去上兩堂國小五年級的課,年齡層之廣,堪稱第一。

   

由於這次跟陳老師被安排在同一間房間,我得以有幸知道實驗的物理課是怎麼教的,回頭想想當初在竹中學物理的過程,突然發覺當初真不知道在學什麼。為什麼許多人一離開學校,就忘了物理在學什麼?即使當初考得很高分。高中物理真的跟生活息息相關嗎?還是知識的象牙塔,令人高不可及?然後考完就忘。

 


陳老師厲害的地方,就是將跟我們有一段距離的高中物理,拉回到我們身邊。晚上在房間,拉開窗簾往外看路燈,就能帶出光學理論,豐富的背景知識讓物理俯拾即是,讓科學真的就圍繞在我們身邊。

   

雖然高一到高三聚在同一間教室,但是,在陳老師面前,就像是都沒學過一般。一個體驗接著一個體驗,一步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一句句「為什麼」來自於學生,老師又反問回去,不知道為什麼?就猜猜看,大膽假設。然後,再看看下一個活動。結果是不是相同?

這一堂課講物理光學,從繞射說起,生活中的繞射現象真無所不在,光碟片背面的彩色光即是。

 

光碟的正面貼上了日本科學家發明的圖案,當光碟片轉動後,在日光燈、太陽光、蠟燭光前,會出現怎麼樣的顏色?每一次討論與猜測後,總會引發疑問,但第二次、第三次時,學生提出的可能答案越來越接近核心,也越來越接近原理。回想過去,這些實驗為什麼都沒見過呢?

 

如果高中物理都可以用具體的實驗來引導,國小數學又何嘗不可?國小高年級數學常常被說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高中物理豈不更抽象?陳老師為何能做到將抽象化具體,以生活現象談深奧理論?陳老師問我記不記得光柵是什麼,當初怎麼學光柵的?我卻一點印象都沒有。但是,經過陳老師的課,我卻能說出路燈現象就有光柵原理,物理真的就來自於生活中。那麼,我們如果問學生,記不記得什麼叫「分配律」,什麼叫做「比」,學生能不能用具體說抽象?還是跟我一樣,我不記得當初怎麼學的,也不知道那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