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下午20:34
這是從網路上看到某老師的作法,很有意思的一個教學方式。
本週數學進行的單元是「公里」,在這一單元中,公里與公尺的換算以及加減乘除都不難,只是表皮換了,骨子是一模一樣,唯獨長度的量感,是難以體會的。
星期二,在黑板上畫了1mm的線,或許不該稱為線,因為粉筆點下去,就大約是1mm了,然後在下面畫出1cm的線,呈現十倍的關係,學生有感覺的說差蠻多的。
接著,畫出1m的線,去對照1cm的線,呈現百倍的關係,學生更有感覺的說差更多了!最後,想像1km的線,那是1m的千倍!該畫到哪裡去了?當然,那是無法在黑板上呈現的,不過,可以想像那是很長的單位。那麼,到底長到什麼地步呢?
在下午社會課時,我們拿出新竹縣市行政圖,開始藉由google map來測量。我說,我們來進行一個「跑步換名產」的活動,只要從實驗跑到寶山鄉公所,那麼,我們就可以享用寶山的名產,如果跑到新埔,我們就可以享用新埔名產。不過,要一口氣跑到當然是不可能,可以分著跑;要真的從學校跑到寶山去嗎?也不用,只要跑到那個長度就可以了。我們在操場跑,在人工湖跑,一天一天累積里程數,當累積到足以跑到寶山的長度時,就算達成目標,下次社會課,我們就來享用寶山名產。
大家興致勃勃,開始記錄google map幫我們測量出來的里程數,為了簡化複雜度,小數點後的就不管,測量結果是:
寶山鄉3公里
芎林鄉7公里
竹北市9公里
竹東鎮10公里
新埔鎮11公里
北埔鄉11公里
峨眉鄉14公里
橫山鄉16公里
新豐鄉17公里
湖口鄉17公里
關西鎮20公里
五峰鄉25公里
尖石鄉73公里
其實,小朋友對於「公里」的量感並不夠,從他們認為這些都很容易達成就可以感覺到,原本,我說,可以算全班總共跑得里程數,不過,馬上就有小朋友說太容易了,一下就可以達成目標,接著,馬上改成每個人都要跑到里程數,才可以吃到名產。好吧!那就跑跑看吧!看看,我們第一個名產可以在什麼時候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