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下午23:21
64年版從二年級開始,幾乎都是上學期九個單元、下學期八個單元,二上自的九個單元分別是「噴水遊戲」、「小動物」、「植物的身體」、「竿影和滴漏」、「鏡子」、「小話筒」、「常見的動物」、「玩磁鐵」、「方糖和冰糖」。
第一單元--噴水遊戲中,先認識水的性質,包括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固定形狀、水往低處流,進而做噴水遊戲的實驗,這個實驗令我印象很深刻,對於當時二年級的我來說,覺得這個遊戲真是百玩不膩,將奶粉罐打洞接上小水管,居然能製造出噴水池,實在很有趣!不過,這個活動在九年一貫課本中已經刪掉了。
第二單元--小動物,到校園中找小動物,看看牠們喜歡什麼樣的環境,外型上有什麼不同?進而進行二分法,區分哪些是昆蟲。
接著觀察運動方式,知道動物有不同的運動方式--飛、跳、爬、游。
第三單元--植物的身體。
這一單元教蠻多東西的,一開始是認識根莖葉,能分的出來,其中,還包括蘿蔔的根要能知道。
分辨不同的莖。
葉子還要知道葉形、葉脈和葉緣這些名詞的意思。算是知識性蠻重的一課。
第四單元--竿影和滴漏。
竿影紀錄在82年版時還留在二年級,不過,現在的課本裡,低年級已經沒有竿影實驗紀錄了,雖然一年級還是有觀察光和影子的關係,但是跟這裡的竿影實驗並不一樣,學生要紀錄太陽移動位置就得等到五年級的時候,跟太陽高度角一起做紀錄,這對五年級來說,得花點時間瞭解方位角和高度角,不知道這樣會不會造成了混淆?
滴漏、線香、節拍計等計時工具的操作,正在82年就刪掉了。
第五單元--鏡子。
怎樣的東西,可以用來當鏡子呢?透明玻璃片要怎樣才能變成鏡子?
拿鏡子來反射光線,做一場光的接力遊戲。
將鏡子立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什麼?鏡子玩到這裡,我本來以為接下來就是做萬花筒了,不過,事實上並沒有。不過,現在的版本裡,二年級仍然保有這一課,最後讓小朋友製作萬花筒。
第六單元--小話筒。
我們來做小話筒,怎樣才能最清楚的聽到對方的聲音。
話筒實驗現在是在一年級課本裡,同時跟社會的電話禮儀統整起來,我覺得現在這樣也不錯。
第七單元--常見的動物。
這些動物在幼小的時候吃什麼?同樣是觀察動物,第二單元先觀察小動物,現在則觀察大動物。
這些動物身上有毛嗎?
看過哪些身體上有羽毛的動物?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雞和鴨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魚是怎樣運動的?身上的鰭有什麼作用?這一課裡,從地上走的當天上飛的,最後是水裡游的都有。不過,內容想講得太多,就顯得有點雜亂,這單元在82年改成了「飼養小動物」,一直到現在都有養寵物的課程。
第八單元--玩磁鐵。
磁鐵能吸什麼東西?磁鐵的哪一部份吸得最多?比較哪個磁鐵吸力較強?隔一層墊板,磁鐵還能吸東西嗎?隔書本呢?磁鐵的遊戲很有趣,在這一單元能玩得很快樂,也一直保留到現在的課程裡。
第九單元--方糖與冰糖。
比比看,磨碎的方糖和冰糖看起來一樣嗎?摸一摸、聞一聞,感覺一樣嗎?
把方糖和冰糖的粉末放入水中,它們溶解了嗎?比一比,味道如何?結論:同一種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東西。然後,看書、盒子、日曆、色紙是由哪一種材料做成的?桌子和椅子呢?玻璃可以做成哪些物品?鐵呢?這單元在82年刪去了。
下學期的單元則有「齒輪玩具」、「美麗的花朵」、「大家來種豆」、「認識方向」、「空氣」、「沙和泥土」、「奇妙的電」和「氣泡和氣球」。
第一單元--齒輪玩具。
先仔細觀察玩具的齒輪,撥動一個齒輪,其他的齒輪也轉動嗎?然後藉由齒輪組實驗相同和不同大小的齒輪組的圈數關係及轉動方向。這單元在82年就不知道跑去哪裡了,現在的版本卻是到了六年級簡單機械中才出現,雖然跟槓桿性質相同,不過,從過去經驗看來,學生常會跟輪軸搞混。舊版本在二年級就先玩過,其實也不錯。
第二單元--美麗的花朵。
賞花之外,指出花朵的花瓣和花蕊,從顏色和數量來分辨花朵,現在一年級就會去賞花了,我也會教學生從花瓣來分辨。
第三單元--大家來種豆。
種綠豆是以前很印象深刻的事情,在當時,一年級種綠豆,但只觀察到發芽為止。二年級改種四季豆,直接種在土壤裡,並且幫它搭架子。
一直到開花、結果,然後把豆莢撥開來看看。82年版時,合併到一年級去,現在則是合併在二年級,其實,合併起來比較好,同樣是種豆,種一次就夠了。
第四單元--認識方向。
認識上、下、左、右以及東、西、南、北。82年版時只留下東西南北,現在則是把東西南北放在一年級,上下左右在二年級學。
第五單元--空氣。
空氣是占體積的,如何得知?從塑膠袋裝空氣,水中吹氣等方法都可以得知。
燃燒蠟燭也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的話,蠟燭就會熄滅了。空氣這一單元在82年仍然在二年級,不過,現在居然一下子移到了四年級,算移動蠻遠的了。
第六單元--沙和泥土。
哪裡有沙?哪裡有泥土?來比較一下沙和泥土有什麼不一樣?
堆一堆後,澆水看看。加點水,做成小球滾滾看。用模型做做看,哪一個比較不容易散掉。玩過沙和土的手,感覺有什麼不同?洗過的手的水,又有什麼不一樣?這單元一直到現在都在二年級。
第七單元--奇妙的電。
電線、電池、小燈泡怎樣連接,才能夠發光?將裝置畫出來。知道電池及燈泡的正、負極在哪裡。當時,二年級就開始碰電的東西了,現在則整合到四年級了。
第八單元--氣泡和氣球。
製作肥皂水,大家來玩吹泡泡。
吹完泡泡,再來吹吹氣球,可是買來氣球會上升,是不是裝的氣體不一樣呢?82年起吹泡泡移到一年級,吹氣球則移到四年級去玩。
倒是習作有一個活動,在注射筒上連著一個氣球,把注射筒的活塞拉到注射筒的中央,然後向前推和向後拉,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有點像現在六年級牛頓提到的動力傳送。只不過,這在過去,是二年級的課程,這樣比較起來,還真有點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