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下午22:50



64年版一上自然科學有六個單元,分別是「顏色、形狀、大小」、「玩石頭」、「水族箱」、「聽聽看」、「我怎樣知道」和「可愛的動物」。一下有七個單元,分別是「玩翹翹板」、「冷和熱」、「今天天氣好嗎」、「果汁」、「種子發芽了」、「常見的生物」和「影子遊戲」。先來看看那年代的一年級要學哪些東西。



第一單元第一頁,就是四個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圓,先認識紅、黃、藍及綠四種顏色。



第二頁「校園裡有哪些不同顏色的東西?」從知識出發,才回到生活找尋知識,果然是由上而下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模式雖然被批評許多,但是,對於當時的我,其實是很喜歡的!對於學習新知識這件事情,有著發自內心的動力,就不會感覺這是灌輸,而是有系統的在學習了。



接下來,比一比大小,認識什麼是大、什麼是小。再比一比形狀,認識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越往後看越覺得像是智力測驗的空間測驗。





後面的練習題就更猛了!題目簡直就像是智力測驗,選出的圖形還被翻轉過,拿來現在小一生,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出正確答案?



自然還會把國旗扯進來。

這一課在82年時,幾乎都已經融入在「認識校園」的單元中。





「國立編譯館」從花和物體去認識顏色、形狀及大小。



康軒則融入第一課「五官真有用」,內容仍然是從幾何圖形去認識。

南一則是在第一課「可愛的校園」中,認識教室裡的物品時,談到各種基本幾何圖形。翰林、牛頓和新學友也都是從校園的花或葉子來介紹顏色、形狀及大小。

而現在,九年一貫生活課程中,顏色的認識或許融入在「五官真好用」的課程裡,形狀和大小則是「跟樹作朋友」之中,不過,如果沒有翻以前的課本,我還不知道這些曾被單獨獨立出來教。



觀察為主的第一課結束之後,第二課就玩遊戲了,「玩石頭」是現代沒有的單元,讓小朋友去撿石頭,接著排出圖案,分兩堆(範例是大的一堆、小的一堆,再依學生自己的分法來分),試試哪一種形狀的時候可以滾比較遠,還有教小朋友打水漂,好有趣的一課。





不過,在82年版時,包括國編版、康軒、南一、翰林及新學友就消失了,只剩下牛頓版還保留這一課,這讓我很訝異,這麼有趣的一課居然被刪除!當然,九年一貫中已經沒有看到玩石頭這樣的名詞了,或許,現在學校裡都禁止拿石頭來玩了吧。



第三單元--「水族箱」,觀察水中生物,接著開始分類「生物」與「非生物」,還有「動物」和「植物」。這樣的分類,在82年版的國編版,移到一下的「水裡的動物」,學習重點也不著重於分類,以認識水中生物的外型及運動方式為主,最後才分「生物」與「非生物」。現在,部分已經放到四年級去了。







第四單元--「聽聽看」,首先先用各種方法讓紙發聲聲音。





接著,用樂器發出聲音。



在習作還教小朋友做紙槍,其實都蠻有趣的。



第五單元--「我怎樣知道」,學習使用五官,這樣的學習目標一直保留到現在,不過內容已經不同了。



第一個活動是爆玉米花,而且是點蠟燭去爆!



最後用五官去認識爆玉米花,爆玉米花在82年版還在,九年一貫卻已經消失了。



第六單元--可愛的動物。



在這一單元中,學習有些動物是有對稱軸的,原來以前一年級就在使用對稱軸的概念了,現在好像要到五年級數學才會去操作對稱圖形。



習作有一頁很有趣,是小貓、小牛的頭、軀幹、四肢、尾巴都四分五裂,要小朋友把牠組合起來!在現在,大概會被動物保護協會抗議吧。



還有這一頁,對稱圖形的動物,也要把被撕裂的動物組合起來。



分類,把住在樹上、水中及陸地的動物進行分類。






好的,一年級上學期的內容相當豐富,一下更多了,單元比上學期多一個。





第一單元,玩翹翹板。



組合翹翹板的教具後,操作螺帽來瞭解翹翹板怎樣會平衡。我突然發覺,現在一年級組合東西的機會還真少。



順便建立遞移律的概念。翹翹板的遊戲在82版就刪了,九年一貫要到六年級才會出現翹翹板的照片。



第二單元,冷和熱。



溫度計出現了!



溫度計其實不難,不過在現在的課程裡,要到三年級觀察氣溫的時候才會教到。當時一年級就學了。



不過,習作這一頁有點瞎,我還真不知道怎麼答這題。



第三單元,今天天氣好嗎。觀察天氣做紀錄,一直到現在都是一年級的課程。



一頁晴天、一頁陰天、一頁雨天,大照片讓人看了很舒服,反倒是現在的新課本,一頁裡面塞了三種氣候,看也看不清楚。





第四單元,果汁。



嗯!做果汁!我在上五官猜水果的那一次時,怎麼沒有想到呢?



檸檬汁加上小蘇打粉會發生什麼現象?那時的一年級還玩得蠻多的嘛!



第五單元,種子發芽了。



種綠豆、種紅豆、種大豆,不過,也僅僅到發芽就結束了。現在的課程已經把它跟二年級開花結果合併在二、三年級了。





第六單元,常見的生物。



認識常見的寵物或家禽。

然後觀察校園植物。



當時還稱做酢(ㄗㄨㄛˋ)漿草,現在已經改成酢(ㄘㄨˋ)漿草了,害我老是念錯。





第七單元,影子遊戲。

光和影子的關係在這一單元交代,不過,竿影實驗放在二年級。在82年版仍然是這樣安排,不過,現在的課本一起放在一年級,卻又點到為止。



只有點到如何改變光源的距離讓影子大小改變,沒有要小朋友到外面紀錄陽光的竿影,似乎直接併到五年級自然了。

整個一年級學到的東西真是紮實又豐富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echu 的頭像
    goechu

    快樂是自找的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