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121_數學亮點01   

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19:59

經過第一次到附小觀課後,大家在第二次亮點討論時議論紛紛,究竟轉換成學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是不是真的會學得更透徹,還是浪費許多課堂上寶貴的時間?是否會影響進度?是否會遭到家長質疑?許多疑問,在亮點教師群中迴盪著。最後,教授建議我們試著教教看,互相觀摩,找出適合我們學校的方式,因此,安排了一堂數學課,由林老師來教,大家一起討論學生的反應與成效。

日期:102年11月21日星期四
時間:
09:30-10:10於實驗中學國小部五年六班進行觀課
10:30-12:00於實驗中學國小部五年二班進行討論

本單元的能力指標是5-n-16能運用切割重組,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面積公式。這一堂課則是透過分割再組合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102-1121_數學亮點02  

第一階段:複習舊經驗

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為邊長乘以邊長,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為長乘以寬。複習長方形的特徵。

102-1121_數學亮點03  

第二階段: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

老師布題「小優的土地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長方形,而是平行四邊形,該怎麼剪成長方形,計算它的面積?」

102-1121_數學亮點04  

發下每組一份平行四邊形,小組合作剪成長方形。

102-1121_數學亮點05  

各組學生開始討論作法,不過,作法大都一致。唯一不同的是第一組,他們將平行四邊形剪去多餘的部分,剩下縮水的長方形,就當作完成任務。

102-1121_數學亮點06  

第一組顯然並沒有瞭解題意,以為只要剪出長方形就可以完成任務,老師便說:「本來土地那麼大,現在你們把他的土地丟掉,小優會難過唷!」由於佈題具有情境,在解說不能丟掉剪下的部分時,就很容易理解。加上老師幽默的口吻,使得氣氛相當輕鬆。

102-1121_數學亮點07  

不過,全班只有一種剪法,預期會出現課本中的「錯誤」解法,或是不同方式的「正確」解法,都沒有出現。

102-1121_數學亮點08  

這讓老師想要再嘗試看看,學生能不能有多元思考,於是,再發下平行四邊形,要各組想想不同的組合方式。

102-1121_數學亮點09  

學生試著找不同的方式。第二、四、五、六組將平行四邊形旋轉九十度,選擇從短邊當底,剪下一個三角形,然後組合成長方形,第三組雖然選擇長邊做底,但是沒有對著頂點剪,而是在兩邊之間畫一條垂直兩底的線,讓高的兩端都是在底邊上。

102-1121_數學亮點10  

比較特別的是第一組,他們將兩邊的三角形剪掉,讓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接著卻又把兩個三角形貼回去,又變回平行四邊形。

102-1121_數學亮點11  

第三階段: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老師要學生比較組合後的長方形,他的長跟寬是原本平行四邊形的哪裡?

102-1121_數學亮點12  

這一階段讓學生較為迷惑,雖然有學生會直接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卻無法正確說出何謂底、何謂高。尤其是「高」的表示有困難。有小組說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寬」。而且容易把平行四邊形的斜邊和高混淆,這些困境是背公式解題無法看到的。在小組討論中,或許能做第一步的釐清。

102-1121_數學亮點13  

有些組雖然無法用文字表示,但是,會畫圖表示,也是不錯的。

102-1121_數學亮點14  

當然,也有組別說出了老師想要的答案,長方形的「長」是平行四邊形的「長」,長方形的「寬」是「平行垂直線」。

102-1121_數學亮點15  

透過全班討論,整理出平行四邊形的公式:底乘以高。

102-1121_數學亮點16  

第四階段:不同的底、不同的高

延伸平行四邊形的底,詢問是否能畫出不同的高?學生都說可以。雖然畫出不同的高,但長度都是一樣的。這在四年級應該學過的,兩平行線的垂直線都是等長的。

102-1121_數學亮點17  

釐清同底等高後,再換底讓學生試著畫出另外一組高。

102-1121_數學亮點18  

結論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藉由底乘以高計算;底邊的高可以畫出許多條,且都是等長;而不同的底會有不同的高。

102-1121_數學亮點19  

觀課討論

這是我們第一次進行觀課及討論,教授帶領我們去思考,究竟課室討論是要看什麼。如果大家遊走各組,就可能跟任教老師一樣,無法兼顧每一位學生的上課狀況,因此,要我們之後固定去看一組。而觀看小組表現時,除了看佈題外,還要看小組內的成員,他們如何互動的。此外,就要看老師如何安排討論,怎樣幫助全班瞭解解題,怎樣幫助發表者讓全班了解,老師是否有幫學生擴張想法、改變想法?讓本來比較低階的變成高階。

102-1121_數學亮點20  

教學者林老師分享教學設計,在平行四邊形的長邊上,有畫顏色標示,本來希望可以在剪裁組合時能做延伸引導,但是,學生並不是依照老師設計去剪,是教學上較意外的。另外,第一組處於狀況外的情形,也是事先意想不到的;而學生描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些組別無法講出來。這些突發狀況考驗著老師,有些情況讓林老師覺得不知如何去輔助孩子。

102-1121_數學亮點21  

對於學生描述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要去對應長方形的長和寬時,會出現無法以文字表達的情形。在討論中認為,學生對於長方形的邊長就是稱呼「長」或「寬」,對於正方形的邊長則稱做「邊長」,從未出現「底」和「高」的名詞,要能藉由討論說出,是不可能的。有人建議一開始就定義長方形的邊長為「底」和「高」,似乎能幫助最後,學生能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可是改變先備知識,似乎沒有需求性。第四組的學生中,有人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為底乘以高,但是討論後,仍然寫出平行四邊形的「長」。老師要學生寫下來,就會反思自己的語言,怎麼跟他所想的不同。不過,像這種專有名詞是否直接宣告即可?還是將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畫出紅線和綠線,再比對原本的平行四邊形,看看是對應哪兩條邊,並且塗上對應顏色,這樣似乎能幫助他們從長方形面積公式看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102-1121_數學亮點22  

關於第一組並未進入狀況,亮點教師們則是建議佈題更為明確,無論怎麼裁剪,面積都不能少。必須全部拼回去才行。並且寫在黑板上。

102-1121_數學亮點23  

本單元課本一開始是引用「平方公分板」,但,這堂課並沒有這麼做,因為認為學生已學過四邊形的內角和為360度,似乎不需要平方公分板檢驗剪裁組合後的四邊形是否為四個直角。但,也有老師認為,藉由平方公分板才能讓學生明確說出它是一個長方形。課本中,平方公分板的目的為何?真正用途為何?看法不一。

102-1121_數學亮點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