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下午19:02
今天開始進行數學的「四則運算」學習。今天先釐清一個觀念,那就是「等號」的意義。
為了觀察學生的列式是否有不同的思考模式,今天布題稍微複雜一點。「小九身上有40元,爸爸給了他120元,出門掉了70元,買早餐花掉了25元,不過路上撿到了35分,分給了同學60元,請問小九身上剩下多少元?」
這麼長的題目,請用一個式子列出來。
多數學生依照題目順序列出了「40+120-70-25+35-60=40」,因為還沒有學到逐次減項,所以旁邊都會用許多直式把答案算出來。有兩位學生列出了「40+120+35-70-25-60=40」,答案相同,但列式不同,這樣可不可以?因為不是今天的教學目標,所以暫且忽略,下週再討論。
原本期望學生寫出「40+120=160-70=90-25=65+35=100-60=40」,但是居然沒人寫出這樣的式子,應該說可喜嗎?這代表考試的時候,大家就不會列出這樣的式子嗎?
倒是有一位小朋友在旁邊的直式就把這些運算歷程直接串了起來,我詢問大家,這樣的直式連續算下去,可不可以?結果兩邊的票數居然不相上下,回答「不可以」的理由是「這樣看起來很怪」,說不出一個明確的理由。回答「可以」的小朋友加了但書「私底下寫可以,但是考卷上不可以這樣寫」,我就問「如果可以這樣寫,那在考卷上為什麼就變不可以了?」你在國語課舉手發言,在英文課就可以不用了嗎?對的事情,應該不會在不同的地方就有所不同啊!結果,正反兩邊都說不出明確的理由,於是,我說,先學學其他東西,再回頭來看這樣可不可以,或許你就有充分的理由了。又把一個東西耽擱了下來,回頭討論等號的意義。
因為沒人寫,只好自己寫出來,我問學生這一題可以這樣列式嗎?「40+120=160-70=90-25=65+35=100-60=40」
當然,我刻意把等號換行,讓他們容易發現問題,果然經過幾個人發言後,有人觸碰到核心,他說第一行是「40+120=160」,第二行是「160-70=90」,一個是160,另一個是90,答案不一樣,所以不能用等號。我們瞭解到這樣寫法的錯誤,在等號兩邊串起來的,會是不相等的答案。
接著,我再將他們的列式寫出來「40+120-70-25+35-60」,然後,第二行寫出「160-70-25+35-60」,請他們觀察這兩行的相同處,他們很快會發現「答案一樣」,既然答案一樣,是不是可以加上等號?大家毫無疑問的說「可以」!」所以,我們加上了等號。接著,第三行寫出「90-25+35-60」,跟第二行比較,馬上就發現「答案一樣」,所以能不能加上等號?大家又毫無疑問的說「可以!」,以此類推,直到寫出答案100-60=40,全部都用等號串起來,接著詢問這幾個式子「不同」的地方,有人能說出「後面的式子讓前面的式子變得更簡單了」,是的,而且都把左邊的算式算出答案,其餘的保留下來,讓等號兩邊的答案是相同。最後,帶出「逐次減項」的名詞,用來解決併式問題。完成今天的教學目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