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下午13:02

Yuyuan Park、Yu Park同樣是豫園,地鐵站和路牌的英譯卻不同。

從地鐵站前往豫園的路上,是一長排中國古典建築的房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海老飯店,根據書上介紹,這是上海本幫菜的發祥地,創立於1875年,在2000年重新裝潢後再開業,雖說是中國古典建築,不過跟大阪城的外觀相當像,一度讓我以為這一條街是日本人蓋的。

來到豫園外,我們直接前往著名的南翔饅頭店,不管是哪一本上海旅遊書,都會介紹這裡的超大小籠包。話說雖然是饅頭店,卻沒有賣饅頭,賣的都是小籠包,這是因為大陸人把小籠包叫做饅頭,可是,那饅頭呢?他們把饅頭叫做什麼呀?

南翔饅頭店的小籠包有分等級,外帶的最便宜,但皮厚肉少湯汁更少,內用還會因樓層不同,價位跟品質也跟著不同,越高樓層越好。我們到了三樓還分兩邊,一邊是長興樓,最低消費30RMB/人,另一邊則是最頂級的鼎興樓,最低消費60RMB/人,我們選擇了全店第二等級的長興樓,而另一邊的鼎興樓排隊的人潮也不少,一直延伸到長興樓裡面,這時的時間是八月三日星期二下午三點三十分,即使是非用餐時間,我們也等了十五分鐘才進去呢!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鼎興樓的招牌是簡體字,但是長興樓這邊的招牌卻是繁體字。

終於進來了,大夥兒開始點餐,最特別的就屬「蟹黃灌湯包」,一個小籠包上面居然還插著吸管,這種吃法還真的很特別。除此之外,我們也點了其他的小籠包嚐嚐,在菜單上,我又發現他們還是有小籠包的稱呼,像是「招牌蟹黃小籠」、「鮮肉小籠」等。

三點四十三分點完餐後,五分鐘後先上菜的是金腿小粽子,3RMB,真的是小粽子,大約兩個食指的寬度,幾乎可以一口吞。

為什麼特別記錄三點四十三分點完餐呢,因為我們等小籠包等了很久,刻意在新天地不吃午餐,就是為了要在這裡享用甜美的小籠包,沒想到排隊就排了十五分鐘,等餐點也等了十五分鐘,兩籠小籠包出現在我們桌上時,已經是三點五十七分,我們都快餓扁了。

「招牌蟹黃小籠」一籠48RMB,共有六只,大小跟台灣小籠包差不多,真的是皮薄肉鮮湯汁多,用筷子打開來一看,半滿的湯汁熱騰騰的圍繞在肉餡旁,輕輕咬上一口,那濃郁的蟹黃香味,伴隨著甜甜的湯汁,美味不在話下,真是太好吃了!

緊接著,蟹黃灌湯包也上桌了,書上的照片總讓我以為跟饅頭一樣大,看到實物的時候,就學得一點都不大了,不過跟一般小籠包比起來算是大隻了,大概有四個小籠包那麼大。

輕輕地用吸管一吸,第一個反應是好燙!裡面充滿著湯汁,熱騰騰的吸起來還真的得小心燙傷,但是冷掉又不好吃了,於是大家邊掙扎邊用餐,小口小口地吸,湯汁是海鮮口味,有海鮮的甜,但沒有蟹黃的香,跟剛才吃的招牌蟹黃小籠包比起來,味道遜色了不少,而且湯汁吸完之後,打開來一看,裡面空空如也,只剩下厚厚的麵皮,吃起來並不香,就像吃麵疙瘩一樣,總體而言,雖然不難吃,但也不能稱得上美味。我倒反而比較喜歡吃小顆的。

在南翔饅頭店旁邊有九曲橋,為什麼把橋做得彎彎曲曲的呢?據說是因為中國鬼是會走直線,藉此來避鬼,橋過去還有水中閣樓,非常別致。

享受完南翔小籠之後,我們就走進豫園,門票是30RMB,下午五點半關園,但我們抵達的時候已經四點半了,一度考慮要不要進去,但既然來了還是買票進去看一看吧。

豫園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為了愉悅雙親而建,難怪從前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潘允端花了十八年的時間蓋了這一大片的豫園,讓父母頤養天年真羨煞一般平民百姓。

豫園裡有塊很高的巨大太湖石,叫「玉玲瓏」,是宋徽宗花石綱遺物,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周身多孔,據說在石頭下,點一爐香,石頭上的每個孔洞都會冒出煙霧;若從上方倒下一盆水,每個孔洞也會噴出水花。

最後在閉園時間將到,不得不提早離開之下,結束了豫園的參觀,雖然只參觀了一小塊,不過,對於這片園子的壯觀已有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echu 的頭像
    goechu

    快樂是自找的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