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下午23:58
上海新天地是我們上海自由行選定的第一個景點,地鐵站可以直達新天地的「南裡」,旅遊手冊是這麼介紹新天地的,這裡融合上海新舊建築,外部是十九世紀的上海建築,內部卻是現代各國美食,不過,十九世紀的上海建築到底有什麼特色?為何會刻意保留呢?
十九世紀末正是中國不平等條約的開始,鴉片戰爭讓上海成為通商港口,之後更成為租借區,中西的建築在此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新式建築保留了類似北方的的四合院,前門立面卻採用石料作門框,配以黑漆厚木門扇,因而被稱為石庫門。
新天地的北裡保留了十九世紀末的石庫門建築,但是都只有門面,進了那門面,就看見了一片「新天地」,舊上海的建築風格在裡面消失殆盡。
福祿壽噴泉似乎也是這裡中西合璧的代表,從三個不同角度拍攝,還有另一番滋味。
新天地以興業路為界,分為北裡跟南裡,其中北裡保留許多石庫門的外殼,依稀可以觸碰到十九世紀末的上海民宅表面,南裡就是完全的現代建築。
不過,不管南裡北裡,這裡的消費都不便宜,不是個用餐的好地方。倒是南裡北裡中間有一個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那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民國初年在軍閥專制之下的中國,是戰亂、貧窮的,在上海,一群一心想要救中國的共產黨人在這個英國租界地開了第一次會,包括毛澤東、周恩來以及俄國共產黨都派人參與,這個位址成為現在中國重點保護單位。
進去參觀雖然免費,不過還要安檢,這裡依然有X光透視你的包包裡有什麼東西。而裡面展出了許多共產黨的成立相關資料,當年密會的小房間更保留了下來,那是不能進去跟拍照的,不過,在館內有個地方就是仿這小房間的格局,並且打造個蠟像,重現開會情形,可見那場會議對他們而言,有著歷史性的重大意義,當時的書面資料更展出於玻璃櫥窗,他們最初的社會主義夢想,不知道現在實現了沒有,看到這一群人滿腹救國理論的在這裡努力,且不論共黨功過,也已是值得欽佩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