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活動在實驗_01.jpg

今天在福華國際文教會館,教育部辦了一個「教育新思維‧學習大視野‧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成果分享會」。在這場分享會中,邀請了許多計畫分別進行20分鐘的分享,「數學好好玩」是其中一個計畫。

奠基活動在實驗_02.JPG

關於這個主題,我已經分享過許多次了,不管是12分鐘版、20分鐘版、40分鐘版都有過,即使如此,每次分享,都還是能回到當時的情景,重溫無比的感動。

奠基活動在實驗_03.JPG

先從實驗的數學團隊說起,在這個家長社經地位高的明星學校教數學,總會讓人家誤以為很好教,學生一定動機強、天資聰穎,再加上家長與補習班的加持,老師躺著也能教好。

奠基活動在實驗_04.JPG

其實不然,追求速成的補習班和只看分數的家長,總會造成教學上的困擾。當然,這有點以偏概全,還是有很尊重教學的家長,全力支持老師,不過,即使是少數不同教育理念的家長,就可以為教學現場築起無形的高牆,逼得老師還得花時間打掉重練。

奠基活動在實驗_05.JPG

太多的例子可以說明上述的狀況。四上還在教四則運算的「加括號」,學生已經告訴你還有「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則;四下還在教小數的加法,學生已經告訴你乘法的積就是被乘數和乘數的小數位數相加;五上還在教因數,學生已經使用短除法;六上才在找圓周率的近似值,學生已經說是「π」了。但只要加問一句「為什麼」,就開始支支吾吾,坦率一點的就會直接說「不知道,反正背起來就好了。」

奠基活動在實驗_06.jpg

因此,數學學習的天花板很快就會出現,而學數學的動機也會跟著急速下降。所以,高得分的孩子和低得分的孩子,同樣都恨數學。

奠基活動在實驗_07.jpg

實驗一群對數學教育有興趣的夥伴,就搭著中央數學輔導團的「數學亮點基地計畫」,組成一個小型的社群,在蔡文煥教授、林碧珍教授的帶領下,共同尋求解決方法。

奠基活動在實驗_08.jpg

數學社群逐漸成形後,人數也開始增加,不過,關於數學亮點的故事,可以另外說上好幾回,不是今天的重點。在參加亮點的隔年,我們開始接觸了數學中央輔導團的另外一個計畫,也就是「就是要學好數學」。「數學亮點基地計畫」是以建立學校教師專業社群為目標,「就是要學好數學」則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

奠基活動在實驗_09.JPG

「就是要學好數學」和「亮點」一樣,是由數學中央輔導團召集人林福來教授發起的央團新任務。幾年前,教育部投入大筆經費推動「補救教學」,讓學生在學期中或學期結束,可以進行額外的課程,把之前學不好的都補起來。林福來教授以另外一個角度去看臺灣的數學教育問題,主張以「數學奠基活動」去幫助孩子,從課程開始前,先以有意義的數學遊戲或活動,引發學習興趣,並且奠定學習基礎,讓孩子在進入正式課程時,就能跟所有人一樣,在課堂上就學好數學。

奠基活動在實驗_10.JPG

林福來教授把這稱為「數學教育工程」,要從「數學奠基活動模組開發」、「數學活動師培訓」到「數學好好玩營隊」,為臺灣數學教育治本。

奠基活動在實驗_11.JPG

第一期完成了32個奠基模組,從國小到國中,大部分都均呼應正式課程。即使是數學遊戲,也並非獨立於課程之外。最近已經有了第二期的奠基模組,總共加起來已經超過五十個。

奠基活動在實驗_12.JPG

103年,先以北中南東各辦一場活動師培訓;104年,開始進行了全台走透透的活動師培訓,並鼓勵各縣市完成受訓的老師舉辦數學好好玩營隊,奠定學生學習基礎。

奠基活動在實驗_13.JPG

數據會說話,103年培訓了741位活動師,104年培訓了2841位活動師,總共超過三千人。

奠基活動在實驗_14.JPG

這些活動師,又影響了超過兩萬名學生。

奠基活動在實驗_15.jpg

實驗,也在104年搭上了這班列車。到台中參加完活動師培訓的七位國小部老師,也在一月底辦了兩天的數學好好玩冬令營。

奠基活動在實驗_16.JPG

營隊期間,我安排了幾個小記者進行拍攝與採訪。一開始,訪問幾個學生為什麼參加數學營,得到的回答大概都是「沒辦法,媽媽叫我來的」、「因為這是免費的營隊」或是「因為老師強迫,說這營隊會很好玩!」,總之,沒有人是因為喜歡數學才來的!沒有人!沒‧有‧人!

奠基活動在實驗_17.JPG

數學好好玩營隊的申請,有開班的人數限制,每班至少要有40人,不過,哪有教室可以裝下40個學生,而且,活動式的課程,每四個學生就一組,老師如何面對十組以上的學生同時在向老師求救呢?不過,幸好計畫也有彈性,可以讓申請學校在人數上有彈性,30人也可以開班,只是鐘點費要依照比例扣。

奠基活動在實驗_18.jpg

即使我們把學生人數降低到32人,還是有八組之多,當分組開始進行活動時,老師如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正巧,在數學營報名時,兩個新竹教育大學的大四學妹來訪問我,我順勢提到我們將舉辦數學營的事情,她們馬上答應找同學,一起來當助教。

奠基活動在實驗_19.jpg

新竹教育大學來了六個助教,分散在三個班裡,每班有一名講師、兩名助教,總共三位老師面對32位學生,看起來就好了一點。不過,對象畢竟是對數學沒什麼興趣的孩子,有些甚至於是恨數學,若沒有外加獎勵,恐怕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於是,我們設計了「集點卡」制度。

奠基活動在實驗_20.jpg

只要學生表現好,就可以加點。只是,有了集點卡就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誰來加點?講師來加點嗎?32位學生不停加點,講師就得不停走動,甚至停下課程,破壞上課節奏。為了加一人分數,而讓其他三十位小朋友等候,似乎又不是很妥當。

奠基活動在實驗_21.jpg

於是,我在實小新聞台群組中找尋答案,詢問這些畢業的小記者校友,有沒有人願意回來當隊輔?校友問,隊輔要做什麼?我說,只要做三件事,那就是當大明星、裁判以及保姆。

奠基活動在實驗_22.jpg

所謂的「大明星」,就是要不停的簽名,只要表現好,講師就會說加點,那麼,隊輔就過去在那位學員的集點卡上簽名。

奠基活動在實驗_23.jpg

所謂的「裁判」,就是當小組內比賽時,就要當裁判,中立的決定勝負。

奠基活動在實驗_24.jpg

所謂的「保姆」,就是當有學員想媽媽時,就要關心學員是不是沒有吃飽,或者是輸了之後,稍微安慰一下。

奠基活動在實驗_25.jpg

工作人員安排就緒,從國中生、高中生到大學生,一起來幫助這群孩子學習。

奠基活動在實驗_26.jpg

除了工作人員搭配之外,熱血的講師群還是最重要的。七位實驗老師,先在假日參加活動師培訓,又在課餘時間準備教材,然後在寒假來帶活動,更重要的是,從這營隊中獲得了數學教育的新思維。

奠基活動在實驗_27.JPG

孟玶老師,當時是個代理教師,正值準備教甄時期,也願意暫時放下戰備,共同參與數學奠基的挑戰。她在個人省思中寫到,「如果小時候的數學課,也是這樣上,那該有多好?」

奠基活動在實驗_28.JPG

前堂老師,已經有將近十年的年資,在教學上也有成功的一套模式,依然投入活動師培訓,並且參與營隊。他在省思寫著,什麼教學方法能讓孩子主動學習?能讓孩子眼睛發亮?「寓教於樂」是最酷的教學方法。

奠基活動在實驗_29.JPG

哲瑋老師,資優班教師,原本課程就很靈活的他,儼然是Paul Lockhart(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之作者)的忠實奉行者,在活動師培訓後,就「有種醍醐灌頂、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奠基活動在實驗_30.JPG

惠涵老師,是實驗的新進教師,雖然才剛踏入實驗,卻很積極參與任何專業成長研習,包括亮點、活動師培訓,都有著她學習的痕跡,她在個人省思寫到,「學生為了達成任務所展現出的積極、合作、求勝心,都是送給老師最棒的回饋。」

奠基活動在實驗_31.JPG

宜臻老師,也是實驗的新進教師,其實是語教系的她,在數學教育也下了許多工夫,儘管在其他學校已經有多年的教學經驗,當接觸到數學奠基活動時,也成為忠實粉絲,還疾呼:「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希望能吸引更多老師一同參與。」在後來的新進教師研習時,還用30分鐘跟新老師宣傳、推廣。

奠基活動在實驗_32.JPG

娟娟老師,才任教第二年。但是,一直站在孩子的高度看教學的她,總是以學生的角度看事情。雖然在活動師培訓已經對數學教育有不同的感覺,但是,在真正將奠基活動帶給學生後,才真正「相信學生真的可以在遊戲中學習。」

奠基活動在實驗_33.JPG

而我,看見原本不愛數學的孩子,在最後受訪時,發自內心的覺得,數學其實還蠻好玩的,光是聽到這樣的字句,就讓人感動!這幾天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奠基活動在實驗_34.jpg

至於,那些大學生和校友呢?雖然只有拿到一張感謝狀,但是,同樣感受到不同氣氛的數學課,都願意下次的數學營可以回來幫忙呢!

奠基活動在實驗_35.jpg

我把這次數學營中,小記者的拍攝與採訪剪輯起來,為這次營隊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

若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那你就錯了。實驗數學好好玩冬令營只是開始,接著,熱衷奠基活動的我們,還接受了講師培訓,在數學教育中心持續舉辦活動師培訓時,四處擔任講師,真正去把這理念散佈出去,想讓全臺灣的老師一起成為教育教育新工程的螺絲釘,牢固的穩住數學教育。

奠基活動在實驗_36.JPG

故事仍然還沒完。奠基活動在明星學校成功,說服力還不夠,要能夠在偏鄉也能實施,才能夠推廣到更多層面。於是,三月,我就打電話給尖石鄉的學校校長,尋找合作學校,說我們願意去為他們申辦數學營。聯絡到第三所學校—錦屏國小終於成功,校長不但願意讓我們過去辦暑期數學營,還希望可以把前山五所學校的孩子聚在一起,讓更多泰雅孩子可以受惠。

奠基活動在實驗_37.jpg

於是,我們就申辦了尖石好好玩數學營,準備將奠基活動帶到山上去。

奠基活動在實驗_38.JPG

參與的活動師有前堂、娟娟、宜臻、哲瑋、我,另外加兩個教務組的夥伴純慧和原甫,我另外找了以前的小記者,現在已經是高中生的茵絜、聿璿做影像紀錄。就這樣,熱血上山。

奠基活動在實驗_39.JPG

在營隊開始前,其實有個很大的插曲。營期是七月九日星期四,但是星期一來個不速之客—蓮花颱風,讓我們都相當擔心山上的狀況,幸好,從南部靠過來的蓮花,居然神奇的轉彎了,讓尖石的路況還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奠基活動在實驗_40.JPG

但是,星期三又聽到新聞報導,昌鴻颱風正朝北部而來。我緊張的跟尖石的老師聯繫,尖石的老師也緊張的問我,你們會不會來?大家都在不確定感時,我堅定的告訴她:「只要學生能夠到,我們老師,就一‧定‧到!」

奠基活動在實驗_41.JPG

七月九日,我們還是依照原計畫上山,帶著一箱箱的教具進入尖石鄉。而學生呢?真的受到天雨的影響,來自於各山頭的孩子,就真的有些來不了了,那裡的交通,會因為連日大雨而中斷,也有家長害怕送到學校後,下午會有大雨而無法接回,因此報到情況並不樂觀。最後,學員只來了六成。但是,我們還是用百分之百的熱忱去帶這群孩子。

奠基活動在實驗_42.jpg

那是很感人的畫面,直到現在我還忘不了。孩子是來自於五所不同的學校,從遙遠的山頭而來,老師來自於不同的縣市,在暑假期間,從新北市開車下來,從彰化坐車上來,從台中開車過來......。而我們,居然聚在嘉興國小,一起進行數學奠基活動。

奠基活動在實驗_43.JPG

我們從都市學校來,也希望能讓偏鄉孩子有都市學生的成果,只是,這個期望還真的打了我們一個大耳光。

奠基活動在實驗_44.jpg

學生動機更難引發,興趣更難持續,甚至規則都聽不懂。都市學校與偏鄉學生的第一次相遇,帶來許多的挫敗,想要演奏悠揚的樂章,卻一直落拍在第一小節,孩子疑惑的眼神,就像下了反覆記號的指令,讓老師只好一再重頭。

奠基活動在實驗_45.JPG

這刺激了我們老師,不斷在想辦法吸引注意力,並且更改預定的教學流程,找尋適合他們的教法。

奠基活動在實驗_46.jpg

有時候,學不會,不是誰的錯。而是,我們還沒找到match的那條線。而雙方,都在找尋著。

奠基活動在實驗_47.JPG

慢慢地,老師也看出問題了。學生的自信心,影響了活動的進行,平常的數學課,總是會有標準答案,若不是那唯一的答案,就會被罵,為了避免被罵,所以每一個步驟,都想要跟老師確認,是不是這樣做?可是,這是遊戲呀!怕挨罵,就難玩了!

奠基活動在實驗_48.jpg

我們慢慢調整心態,調整步調。拋開進度的壓力,不要想著要教完,而是想著要開始,開始他們對於數學有著不同的感覺。

奠基活動在實驗_49.jpg

而我們的努力,也看在尖石老師的眼裡,學生慢慢綻放出笑容,更感染了嘉興的老師。接受採訪時,更是滔滔不絕的說出了許多的嚮往。也透過旁觀老師的交談,我們也發現,這一天短短的接觸,雖然沒有完成教學目標,但是過程中,帶來了許多的改變與成長,奠基活動真的在尖石萌芽了。

奠基活動在實驗_50.JPG

營隊期間,小記者一路跟拍採訪,也看見了我們看不到的一面,從他的觀點,記錄了數學奠基在尖石的故事。

意想不到的是,即使營隊結束了,他們還是想把奠基活動帶到家裡去,帶到教室去,成為另一型態的散播著,繼續散播這一份「喜歡數學」、「思考數學」、「遊戲數學」的心,也讓我們相信,不管在哪裡,數學,都可以好‧好‧玩。

奠基活動在實驗_51.jpg

後續:

1.公共電視新聞報導

2.台中市輔導團因此受到感動,也到台中、彰化偏鄉協助辦理好好玩數學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